干姜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干姜的食用方法与禁忌

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用名:干姜、干姜片、淡干姜、泡姜、均姜、川干姜 。干姜主治:燥湿消痰、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下面分享干姜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干姜的食用方法与禁忌 。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干姜的食用方法与禁忌

文章插图
干姜
一、干姜的功效与作用
1、《药性论》记载:干姜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 。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 。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 。
2、《日华子本草》记载:干姜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
3、《金匮要略》干姜苓术汤 记载:干姜治肾若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
4、《医学入门》记载: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僻,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
5、《十便良方》记载:干姜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干姜(频研)四两,以白饧切块,水浴过,入铁铫溶化,和丸梧子大 。每空心米饮下三十丸 。
6、《本草正》记载:干姜下元虚冷,而为腹疼泻痢,专宜温补者,当以干姜炒黄用之 。若产后虚热,虚火盛而唾血、痢血者,炒焦用之 。若炒至黑炭,已失姜性矣 。其亦用以止血者,用其黑涩之性已耳 。若阴盛格阳、火不归元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衄血、下血者,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之要药 。
7、《本草经疏》记载:炮姜,辛可散邪理结,温可除寒通气,故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出汗,逐风湿痹,下痢因于寒冷,止腹痛 。其言止血者,盖血虚则发热,热则血妄行,干姜炒黑,能引诸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而热退,血不妄行矣 。治肠僻,亦其义也 。
8、《长沙药解》记载:干姜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 。
9、《金匮要略》干姜人参半夏丸 记载:干姜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日三服 。
10、《伤寒论》干姜附子汤记载:干姜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太热者: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
11、《普济方》记载:干姜治暴赤眼:白姜末,水调,贴脚心 。
12、《诸症辨疑》记载:干姜治痈疽初起:干姜一两 。炒紫,研末,醋调敷周围,留头 。
13、《伤寒论》通脉四逆汤 记载:干姜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
14、《纲目》记载: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 。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 。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 。
15、《外台》记载:干姜治脾寒疟疾:一干姜、高良姜等分 。为末 。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服 。二干姜炒黑为末,临发时以温酒服三钱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