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长江增殖放流,关键要“精准放流”
长江增殖放流,关键要“精准放流”
如果该放的不放,不该放的放,或者部分鱼类过量投放,反而会给长江生态造成破坏
增殖放流一直是长江恢复渔业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举措 。但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在长江沿线多地调研发现,由于缺乏基础研究、操作规范、过程监管等,增殖放流对放哪些鱼、放多少鱼、怎么放鱼等底数不清,以致增殖放流过程中放外来鱼、次等鱼、单一鱼等情况突出,反倒给长江生态造成破坏 。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长江增殖放流,关键要“精准放流”】放什么、放多少、怎么放,底数不清
长江上游某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分布着长江鲟等重要珍稀特有鱼类,为更好帮助保护区内的相关鱼种繁殖,保护区投入数百万元资金在江边搭建了众多鱼巢以供鱼类产卵 。但从今年开始,鱼巢上的水草几乎被草鱼吃光了,影响了相关鱼类产卵 。尽管保护区内草鱼数量已经很多,但沿江依然有不少地方在增殖放流草鱼苗 。
采访人员在沿江多地调研发现,该保护区遇到的问题在沿江地区较为普遍 。西南大学渔业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姚维志等专家表示,近年来持续不断的增殖放流对长江鱼类资源恢复起到积极作用,但当前也面临着放什么鱼、放多少鱼、怎么放鱼“混乱”情况,导致部分鱼类过量甚至出现放流外来鱼种的情况,不但抵消了增殖放流的作用,甚至给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
放什么鱼“乱” 。一个水体能够容纳的鱼是有限的,“缺什么补什么”是增殖放流的一个基本原则 。但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地方在具体操作中并未考虑鱼类结构,而是为了让数据好看,大肆购买便宜的四大家鱼的鱼苗放流,造成增殖放流鱼类结构的严重失衡,也给长江生物多样性带来了挑战,部分地区草鱼、鲢鱼等四大家鱼的增殖放流占九成以上 。
放多少鱼“乱” 。采访人员梳理近年来沿江多地的增殖放流数据发现,各个地方每年增殖放流的差距较大,有的一次放流几万、几十万尾,有的一次放流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尾 。
部分受访的渔业部门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当前增殖放流的主体较多,除了政府相关部门外,企业、社会团体甚至个人,都在进行增殖放流 。由于相关主体在放流时并未按照要求报告,甚至连他们都不知道增殖放流的数量 。
一些专家表示,涉水工程的增殖放流更是乱象丛生,有的地方两三公里范围有多个涉水项目,由于项目主体各放各的,可能每个项目主体都在放同一种鱼 。
怎么放鱼“乱” 。受访基层渔业保护部门干部告诉采访人员,一些地方增殖放流时,不是考虑如何让鱼苗更好地存活,而是为了达到“宣传展示效果”:在选择地址时,往往选择港口码头等人类活动频繁的场所,以便吸引、组织人员观看,但这些地方并不利于鱼苗存活,有些鱼苗刚被投放下去,就被围观群众捞走;在鱼苗投放时,也不给它们适应时间,甚至采用倾倒、空中抛撒的方式,注重展示效果,忽视了存活结果 。
部分受访者告诉采访人员,由于各地对增殖放流的鱼苗普遍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招标,导致增殖放流中还出现了次等鱼苗、外地鱼苗大肆投入长江的情况 。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生态研究所所长常剑波表示,当前各地增殖放流的力度不小,但大多是不专业的“杂牌军”,不成体系、乱象丛生:要求放亲鱼,却用便宜的或者杂交的种代替;要求放本地种,却用外地种代替;放多放少也没人知道 。
“有的中标单位鱼苗不够,就到广东等地收购鱼苗,还有的中标单位把品质好的鱼苗拿到市场上销售,受伤带病的鱼苗用于增殖放流等,这些都可能给长江鱼类的性征带来灾难 。”一些鱼种场负责人忧心忡忡地说 。
推荐阅读
- 怎么考大学英语四六级(怎么报考四六级)
- 白菜|武汉3朵金花炒菜,藏在居民楼里没有招牌,外地人觉得被忽悠了
- 大学生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何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 大学生如何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大学生怎么做到明大德守公德)
- 油豆腐|冬天,武汉人爱吃这菜,简单易学,营养又解馋,全家人都爱吃
-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怎么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 鱼头汤|冬天喝汤,武汉人喜欢喝这汤,汤鲜味美又滋补,别错过了
- 堂食|疫情期间禁止堂食西北大学“花式带饭”点亮食堂
- 中国青年|疫情期间禁止堂食 西北大学“花式带饭”点亮食堂
- 大学生住院费用医保报销比例(大学生住院费医保报销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