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国社烹饪的这份“早餐”为何如此诱人 | 融媒故事

来源:10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赵静
提到“早餐” , 浮现在中国人脑海里的 , 可能是烧饼油条 , 可能是汤包烧卖 , 也可能是一碗热腾的手擀面或老友粉……可以说 ,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最中意的早餐款式 。 它带着满满的仪式感 , 赋予我们第一股能量 , 第一份底气 , 伴随我们走出家门开始新一天的打拼 。
而一年多来 , “早餐” , 同样在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合作中 , 发挥了重要作用 。
今年8月底 , 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音视频部与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百度等联手推出的《小康中国·千城早餐》大型视频展映迎来周岁生日 。 已进入到第三季的“千城早餐”也用两组数字 , 给自己送上了生日礼物:

项目|国社烹饪的这份“早餐”为何如此诱人 | 融媒故事
文章图片

“千城早餐”吸引全国200余个地市区县融媒体中心参与 , 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 。 其中江苏、四川、山东、内蒙古等地参与热情高涨 , 每个地区投稿作品都在20部以上 。
前三季发布县融中心“千城早餐”入围作品共248部 , 在新华社客户端和百度平台总点击量6.1亿 , 动态话题阅读量4.5亿 , 平均每部作品点击量数百万 , 其中四川甘孜州广播电视台的《“酥”于你的早餐味道》单期点击量达2600万 。
“漂亮”数字、现象级传播的背后 , 是全国各地美食爱好者对“千城早餐”视频的追捧 , 是对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跨圈跨界合作探索的“奖赏” 。
“县级水平”的视频作品 , 为何能俘获“食客”们的“芳心”?国社如何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 , 巧用融媒产品为全国各地县融中心赋能 , 为县融中心培养人才、锻炼队伍?让我们来探个究竟 。

项目|国社烹饪的这份“早餐”为何如此诱人 | 融媒故事
文章图片

为什么是“千城早餐”
2018年9月 , 为了贯彻落实此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 , 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面启动 。 面对新课题 , 新华社主动担当 , 新闻信息中心积极参建县融中心 , 助推实现“2020年底基本实现在全国全覆盖”的目标 。
2020年下半年 , “全覆盖”即将实现 , 县级融媒体中心机构整合、采编中心与技术平台建设顺利推进 , 人员队伍就位 。 此时 , 一连串的“灵魂拷问”又摆在新闻信息中心面前:让县级融媒体中心从“建起来”到“强起来” ,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这个时候 , 县级融媒体中心最需要什么?
调研发现 , 彼时 , 摆在县融中心面前有两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人”的问题、“传播”的问题 。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之初 , 得益于注重人力资源配备和硬件设备采购 , 大部分已经具备融媒产品生产的充足条件 。 但由于人才缺乏 , 创新动力不足 ,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生产力有待提高 , 前进步伐缓慢 。

项目|国社烹饪的这份“早餐”为何如此诱人 | 融媒故事
文章图片

实操层面 , 在新闻报道策划、项目策划方面 , 许多县级融媒体中心没有专业运营团队 , 传播效果受限 , 提升软实力面临窘境 。 有的缺少“能写、会拍、会主持”的人才 , 有的甚至最基本的“写稿”问题还不能完全解决 。
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向上级媒体、央媒平台投稿 , 将基层的声音向上传、向外传 , 但面临稿件质量不够硬、新形式新闻产能不足、传播渠道不畅通等问题 , 急切希望打通基层声音向上传递的“关键一公里” 。
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主任储学军给出答案 , 只有解决了“人”和“传播”这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 县级融媒体中心才能爬坡过坎、健康运转 , 舆论引导能力才能真正充分发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