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烧饼|在浙南缙云,一个小烧饼撬起“大产业”

_原题为:在浙南缙云,一个小烧饼撬起“大产业”
缙云烧饼|在浙南缙云,一个小烧饼撬起“大产业”
文章插图
缙云烧饼师傅正在烤制烧饼。 受访者供图
本报采访人员唐弢
揉面、包馅、涂糖油、烤贴、起饼……半个小时左右,一桶炉内的30多个烧饼就烤制好了。
【 缙云烧饼|在浙南缙云,一个小烧饼撬起“大产业”】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一个烧饼师傅在案板和桶炉前忙活一天,可以卖出近300个烧饼。表皮松脆、内质软糯、油而不腻……鲜香满口的烧饼,让众多来到缙云的食客念念不忘。
如今,承载着乡愁的缙云烧饼,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吃,升级成为缙云人引以为傲的“乡愁产业”。根植于乡土的山野美味,正释放出异乎寻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推动当地群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
饼香千年是乡愁的味道
在缙云,烧饼是乡愁的味道,是生活的本色。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面,一个冒着热气的老烧桶和一位动作娴熟的老师傅,一收一捏间,压成饼坯,撒上芝麻,置入烧桶,不出几分钟,饼里梅菜干的香气便从炉子里传了出来,飘满街巷里弄。
缙云烧饼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轩辕黄帝在缙云仙都以山泉和面,贴在丹炉内烤饼,所烤出的饼色泽金黄,香气扑鼻。之后当地百姓效仿之,用竹木作外桶,以窑土为内壁,制成烧桶,专用于烤饼。
千百年来,卖烧饼也成了缙云百姓赖以谋生的手段。“我们的父辈们几乎都会烙烧饼,小孩子们也都吃着烧饼长大。很多人到了十七八岁,就支起一个炭火炉子,再带几条板凳,开始走街串巷卖烧饼。”烧饼师傅黄多通说。
早些年,像黄多通一样从事缙云烧饼经营的人大约有2000多人,还有很多父携子、夫携妻,挑着烤桶远赴他乡,到福建、江苏、上海等地卖烧饼,人均年收入却不足万元。
与人们司空见惯的众多土特产一样,缙云烧饼尽管在周边地区有一些影响,却一直是小打小闹,难成气候。
“缙云的烧饼有千家万户的群众基础,是百姓增收致富最直接、有效的产业,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山区县,如何打好‘烧饼牌’,让缙云烧饼摆脱零散经营的困境,形成规模化,对县域发展至关重要。”缙云县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2013年7月份,缙云县委、县政府提出把缙云烧饼产业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次年初,缙云专门成立了缙云烧饼品牌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烧饼办”),负责缙云烧饼产业的整体推进,并且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打造缙云烧饼品牌。之后,缙云烧饼不仅有了自己的专属LOGO,还有了统一的注册商标、门店标准、制作工艺、原料标准、经营标准、培训内容。
在“烧饼办”的指导帮助下,缙云人赵一均开出了缙云首家烧饼示范店,用红底黄字的“缙云烧饼”作为大招牌。
“以前摊子简陋,食客吃了就走,现在一切标准化了,就餐的环境也变好了,生意自然就红火了,刚开的第一年,店里的营收就达到了200万元。”赵一均说。
“谋生计”成“致富经”
在缙云“烧饼办”里,挂着3幅地图:一幅红点遍布的浙江地图、一幅多点开花的中国地图以及一张落子多国的世界地图。地图记录和见证了这个乡土小吃的“开疆拓土”之路。
2014年至今短短7年的时间,缙云烧饼从年产值不足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4亿元,烧饼师傅平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烧饼品牌示范店已多达581家,草根摊点达7000余家,遍及全国各省(区、市)和欧美、东南亚的16个国家和地区。
“烧饼产业的兴旺得益于人,也造福于人。”缙云“烧饼办”负责人说,缙云县结合当地实际,打造“烧饼师傅人才培育工程”,开展缙云烧饼相关理论、实操、策划、营销等系统化培训,重点抓好中、高级烧饼师傅梯队建设,强化人才队伍支撑,在刚刚结束的缙云烧饼师傅技能大赛中,有79人获得“高级缙云烧饼师傅”称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