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舌尖上的 “非遗守护者”——探秘苗族鱼酸制作技艺

鱼酸作为一种烹饪菜肴的调味品,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有着悠久的制作和食用历史,广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但如今掌握鱼酸制作传统技艺的人却越来越少,亟待传承和保护。
贵州省|舌尖上的 “非遗守护者”——探秘苗族鱼酸制作技艺
文章插图
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也都村。
今年47岁的夏明群,是当地一名从事非遗保护工作多年的工作者。时下正值鱼酸制作的最佳时节,得知居住在距县城80多公里外排调镇也都村56岁苗族村民王方芝,依旧按照传统手工艺制作鱼酸的消息后,她和同事立即踏上了苗族鱼酸制作技艺的探访之路。
贵州省|舌尖上的 “非遗守护者”——探秘苗族鱼酸制作技艺
文章插图
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也都村,夏明群(右)用摄像机拍摄王方芝(左)以传统方法捕捞的河鱼。
贵州省|舌尖上的 “非遗守护者”——探秘苗族鱼酸制作技艺
文章插图
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也都村,夏明群(左)和王方芝(右)在观看捕捞河鱼的视频。
贵州省|舌尖上的 “非遗守护者”——探秘苗族鱼酸制作技艺
文章插图
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也都村,夏明群(左)和王方芝(右)走在捕捞河鱼归来的山路上。
山间河谷捕捞的小鱼、自家种植的辣椒和生姜、传统工艺酿制的米酒,再配合食盐等辅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用土坛密封发酵数月,这就是鱼酸的食材配方和制作步骤。
贵州省|舌尖上的 “非遗守护者”——探秘苗族鱼酸制作技艺
文章插图
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也都村,王方芝在向夏明群展示以传统方法捕捞的河鱼。
夏明群跟随王方芝走在初秋的大山里,用摄像机细致捕捉寻找食材的每一个细节,在静谧的苗寨里,详细记录鱼酸制作的每一个步骤、倾听鱼酸与苗族群众的世代故事。
贵州省|舌尖上的 “非遗守护者”——探秘苗族鱼酸制作技艺
文章插图
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也都村,夏明群(左)用摄像机记录王方芝(右)清洗制作鱼酸的生姜和辣椒。
贵州省|舌尖上的 “非遗守护者”——探秘苗族鱼酸制作技艺
文章插图
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也都村,夏明群(左)用摄像机记录王方芝(右)准备制作鱼酸的辣椒。
“看似简单的食材和制作方法,却连着苗家人世世代代的味蕾”夏明群不禁感叹,鱼酸好比当地群众饮食文化的“活化石”,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如果这项传统技艺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保护,那将是自己职业生涯的一大遗憾。
贵州省|舌尖上的 “非遗守护者”——探秘苗族鱼酸制作技艺
文章插图
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也都村,王方芝将捕捞的河鱼放入土坛中,以制作鱼酸。
贵州省|舌尖上的 “非遗守护者”——探秘苗族鱼酸制作技艺
文章插图
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也都村,王方芝将辣椒放入土坛中,以制作鱼酸。
贵州省|舌尖上的 “非遗守护者”——探秘苗族鱼酸制作技艺
文章插图
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也都村,夏明群(左)用摄像机拍摄王方芝(右)以传统工艺制作鱼酸,该步骤是将米酒倒入土坛中。
贵州省|舌尖上的 “非遗守护者”——探秘苗族鱼酸制作技艺
文章插图
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也都村,王方芝(左)在向夏明群(右)展示以传统工艺制作的鱼酸。
“目前,丹寨县共有16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22项。在丹寨这片热土,还有很多像鱼酸一样的县级非遗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去保护,这是我们的自豪,更是我们的职责,我将继续用镜头去记录好,用热爱去守护好绚丽多姿的非遗文化”夏明群说。
贵州省|舌尖上的 “非遗守护者”——探秘苗族鱼酸制作技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