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从创新源头抓起培育“独角兽”


独角兽|从创新源头抓起培育“独角兽”
文章图片
【独角兽|从创新源头抓起培育“独角兽”】倪泽望谈“从源头创新支持独角兽成长” 。深创投供图
采访人员 赵广立
近日,科创板开市两周年峰会在上海举行 。会上,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以下简称深创投)获评“2021年最佳科创领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据了解,这家由深圳市政府出资并引导社会资本出资设立的创投机构,已有23家已投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其中,以奇安信、英科再生、复旦微电等为代表的科创板上市企业,上市前都是各自领域的“独角兽” 。
独角兽企业拥有独创性或颠覆性技术、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常被视为“新经济的开拓者” 。独角兽企业的多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营商环境、创新能力与创新生态的重要风向标 。
深创投为何总能投中独角兽?
60%以上“玩儿”的是硬科技
“60%以上的独角兽企业都是硬科技企业 。”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介绍说,硬科技独角兽企业的典型特征有3个:对生产生活具有颠覆性影响、具有极高的门槛、需要长期研发投入 。
倪泽望指出,硬科技独角兽广泛分布于大数据、智能硬件、云计算、人工智能、新能源、新造车、智能医疗、新材料、信息安全、芯片等领域 。而能够在这些前沿领域做“弄潮儿”,背后的团队也有着鲜明特质:高学历、名校、连续创业、头部企业经历、10年以上工作经验 。
据一项对2005年以来在美国创立的195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的调查显示,创始团队50%的创始人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科技类创始人通常有10年经验,医药类通常有28年工作经验;此外,有连续创业经历的占60%,这其中又有70%的人有过至少一次成功的创业经历 。
“这些研究反映了独角兽成长的一些要素 。”倪泽望透露,中国独角兽企业的管理者们通常学历较高,“其CEO‘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约78%” 。
只有技术当不好独角兽
硬科技的独角兽,技术能力当然首屈一指 。但倪泽望认为,只有技术是当不好独角兽的 。
“首先,要通过足够差异化的产品与现有企业竞争 。”倪泽望说,通常而言,一开始就做颠覆性产品难度极高,因为需要培育市场、教育消费者 。现实是,65%以上的独角兽产品只是从别人手中分一杯羹,并没有创造新的市场,需在存量市场中重新创造机会 。“如何通过产品这一核心获得竞争优势?那就要足够差异化 。”
光有技术不够,好的技术还需要好的商业模式、合适的应用场景 。“‘技术+场景’的组合已是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利器 。”倪泽望举例说,前几年人工智能、AR/VR是产业的风口,但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真正能够落地、持续成长的最成功的场景只有安防;而AR/VR领域在三四年前的热度也非常高,但很难找到落地的应用场景 。
“所以说,开创一项技术,一定要找到当下的应用场景,‘技术+场景’俱备是硬科技独角兽成长的秘籍 。”倪泽望说 。
此外,倪泽望认为,在独角兽起步阶段,也需要适度的资源导入 。就如自动驾驶的发展需要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5G的同步推进一样,产品要获得好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配套资源导入,并且上下游配套产业基础同步发展 。同时,还要有市场资源导入,“再好的项目、再好的产品没有市场资源,也很难推广” 。
支持独角兽的四个维度
对于“如何从源头抓起支持独角兽”这个问题,倪泽望认为需要从育人才、搭平台、给政策、用资本四个维度上统筹支持 。
“培育独角兽,首先要抓人才建设 。”倪泽望表示,这其中包括两个维度:一是要在高校里培育创业精神,二是创造环境吸引优秀的创业人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