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让外国民众爱上中华饮食文化

在海外 , 一道香气四溢的中国菜 , 就是吸引外国民众了解中华文化的一扇窗户 。 近年来 , 在海外中餐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 , 中餐厅开遍世界 , 各菜系亮相全球 , 越来越多外国人品尝地道的中国美食 , 在舌尖上体会美妙的中国故事 。 在此过程中 , 如何跨越中外饮食文化差异、向海外民众介绍中国菜品以及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持续保持中餐厅的吸引力?围绕这些问题 , 四位海外中餐从业者和本报采访人员分享经验、畅谈体会 。
英国伦敦 “米齐临”创始人兼董事长方刚:
“让英国食客领略中国地方美食”
一碗长沙米粉 , 浓缩了中国湖湘文化 。 来到英国近20年 , 我们长沙人始终忘不了家乡味 , 也希望有一天能让湖南味道香飘英伦 。 2017年 , 我和湖南老乡下定决心 , 在伦敦唐人街开了第一个米粉档口 , 承载湖南人的乡愁和梦想 。 几年间 , 我们从当初的小柜台发展成如今的4家店 , “米齐临”米粉也成为让大家口口相传的好味道 。 回望这些年的经营经历 , 一家中国地方风味的简餐店能长期吸引英国食客与当地华侨华人 , 我认为有三点经验值得分享 。
首先 , 地道的关键在于原汁原味 。 在英国 , 要想制作出一碗鲜香的长沙米粉 , 三个环节必不可少 。 第一是粉 。 英国的大米和水质与长沙不同 , 为了制作出地道的米粉口感 , 我专程赶回长沙 , 与当地师傅用英国大米反复试验 , 终于以两种不同英国米的配比 , 复刻出长沙米粉口感 。 第二是汤 。 我们精选大骨 , 加入湖南豆豉和草果、草菇等原料 , 再用8小时熬制成大骨浓汤 。 第三是浇头 。 我们按照长沙米粉各类经典浇头的做法 , 炒制剁椒肉丝、酸豆角肉泥等十几种浇头 , 大受华侨华人顾客欢迎 , 酸辣鸡丁粉和清汤牛腩粉等组合十分受英国顾客偏爱 。
其次 , 善于借力平台 , 让湖南美味吸引更多食客 。 2017年至2020年期间 , 我参与过3场伦敦举办的中华美食节 , 每一次我们的摊位前都排满了长队 , 越来越多外国食客认识了长沙臭豆腐、糖油米粑粑、米酒酿小丸子等招牌湖南小吃 。 这些小吃虽然是正宗的中国风味 , 但与不少英国人的口味契合 , 受到外国顾客的热捧 。 美食节上 , 许多在英湖南侨胞也从外地专程赶来“嗦粉” , 品味这一碗思乡情 。 今年 , 我们的店将进军伦敦的亚洲超市 , 在客流量大的超市里开设店面 , 使更多顾客方便快捷地品尝美味 。
第三 , 打造中央厨房模式 , 实现小吃标准化 。 随着几家米粉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 2020年7月 , 我们投资了一家小型食品加工厂 , 把中国的中央厨房模式带到英国 , 标准化食材、配方 , 以便将来开设更多分店 。 去年12月 , 我们还在工厂研发腊肉 , 做出了第一批就赶在过年前送给老乡们品尝 。 大家都说 , 能在英国吃到地道湖南口味的腊肉 , 太不容易了!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 英国的中餐业如今百花齐放 。 除了最早进军英国市场的粤菜 , 湘菜、川菜、淮扬菜乃至新疆菜都来到了英国 。 越来越多的外国食客爱上了湖南的米粉、西安的馍、四川的水煮鱼和火锅 , 懂得除了改良中餐 , 还有更多地道的中国地方美食可以快意品尝 。
美食是一座桥梁 , 是传递中华文化的绝佳载体 。 未来 , 还会有更多英国食客爱上中国风味 , 品味中华文化 。
美国芝加哥 美中餐饮业联合会主席胡晓军:
“中餐厅是中美民间交流的桥梁”
1998年 , 我在芝加哥唐人街创立了“老四川”餐厅 。 那时 , 美中地区还没有一家正宗的川菜馆 。 我带着在成都当大厨学到的一身本领 , 下定决心要让美味的川菜在美国发扬光大 。 经过20多年的打拼 , 如今 , “老四川”餐馆在全美已经开了17家 , 连续7次上榜米其林“必比登推介”榜, 多次收获美国餐饮业大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