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按照古代食谱做的菜都不好吃?
文章图片
“择鳗鱼大者 , 去首尾 , 寸断之 。 先用麻油炸熟 , 取起;另将鲜蒿菜嫩尖入锅中 , 仍用原油炒透 , 即以鳗鱼平铺菜上 , 加作料 , 煨一炷香 。 蒿菜分量 , 较鱼减半 。 ”
这是袁枚《随园食单》里烹饪鳗鱼的方法 。 翻译过来很简单粗暴 , 鳗鱼切段 , 先用麻油炸 , 再铺在炸过的蒿菜上 , 加佐料慢炖四五十分钟 。
鲜嫩的鳗鱼 , 这么先炸后炖 , 怕不是成一滩稀泥了 , 这什么黑暗料理???
事实上 , 这种黑暗料理在古代的食谱里 , 并不是孤例 。 有好事者按照《闲情偶记》《醒园录》《随园食单》这些书籍的方子 , 去复原宴席 , 最后的结果无一不惨淡收场 。
【古代|为什么按照古代食谱做的菜都不好吃?】而唐宋以前的同类书籍 , 比如《山家清供》《岁时杂记》《唐语林》 , 则更加惨不忍睹 。
既然如此 , 为什么今天的我们 , 要去研读这些古代食谱和笔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岳麓书社“小品雅集”《随园食单》 , 作者袁枚、译注者魏水华 。
No.1 壹
中国并不是唯一盛产古代食谱的国家 , 但中国古代食谱的作者群体 , 在世界范围内 , 却是最特殊的 。
《山家清供》作者林洪是南宋进士 , 吃皇粮的文人;《闲情偶记》作者李渔主营家庭戏班 , 在官僚士大夫阶层中巡演赚钱;《随园食单》作者袁枚官至江宁帘官 , 负责江南地区科举考试的选拔 , 在满蒙贵族垄断上层官场的乾隆早期 , 算是地位超然的汉人士子;《醒园录》作者李化楠、李调元父子 , 除了科举为官之外 , 还是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先驱之一 。
一个共同点是 , 他们都不是餐饮行业和食品贸易的利益相关者 。 对庖厨之事 , 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 , 和一定程度上的美化臆想 。
文章图片
从孟子的君子远庖厨 , 到管仲的士农工商社会分级 , 在这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家里 , 提供食物的人 , 历史上并没得到过相应的地位:技艺再高超的大厨 , 也是第三档的百工杂役;而那些有想法的餐馆老板 , 则是政治地位最低的商人 。
相反 , 掌握了美食舆论权的 , 一直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士大夫 。
这就决定了 , 中国古代食谱 , 不可能清晰反应所处时代的真实烹饪水平和大众饮食面貌 。 至多 , 只是一群舌头被养刁的文人 , 在吃过、喝过之后 , 发表主观意味极强的饮食见闻 。
比如《随园食单》里 , 日常做菜的都是家厨 , 招待重要客人则需要“夫人下厨” 。 偶尔遇上如全羊、鹿尾这样的名贵菜肴 , 袁枚说这是“屠龙之技 , 家厨难学” , 要亲自下厨 , 颇如皇上临幸般的隆重 。
一种隐晦的阶级优越感 。
之所以今天的美食复古家门惨淡收场 , 只需要还原当时饮食环境下的出品状态 , 就能略知一二 。
推荐阅读
- 盒装|牛奶为什么盒装的会更贵?辨别清楚这“3不同”,再买就会挑了
- 红烧肉|蒸馒头时为什么要放白糖?很多人不懂,怪不得发面慢,馒头又难吃
- 沙拉酱|饭店的肉松小贝为什么那么好吃,主要是多了这一步
- 古代|国博推出古代饮食文化展 品读中国的味道
- 辣白菜|为什么鲜族的“辣白菜”这么好吃?原来腌料有讲究,快来学一学吧
- 脆爽|饭店的酸辣土豆丝为什么脆爽好吃?把步骤都告诉你,开胃下饭
- 茶点|喝茶的时候,为什么要准备一些茶点呢?快来我告诉你答案~
- 糯米粉|轮船底部为什么会长海鲜?为什么轮船底部的海鲜不可以吃?
- 烂根|啤酒养花,为什么植物反而更易烂根黄叶?归咎于这3点
- 肉馅儿|为什么你的馄饨馅儿又柴又干?第一步就做错了,难怪肉馅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