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阳光|晨读|南方人是清刚的
【 正午阳光|晨读|南方人是清刚的】南方人,是清刚的。要让人们接受南方人、南方文化,不妨先从影视剧开始。
文章插图
《温州一家人》剧照
近来常观看南方人录制的有关日常生活的视频,它们所展现的情怀思绪,普通人的追求、失落与欢欣,正体现出南方平民的精神天地。
从全国范围内看,南方人、南方文化,在文艺舞台中心似乎一直在被忽略。这些年来,春晚里的小品成了北方人的天下,南方人偶然在小品中出现,也是小气精明的典型意象。这一心理定势已成了北方观众的精神天平。我记得王安忆的《长恨歌》刚出版时,并没有获得太大反响,王安忆自己也承认,那时的海派文化研究并没有起来。这20多年来,南方民间文化审美形态才渐渐重新进入了部分人的视野。说是部分人,不妨举个例子。诸君请看这十多年来的电视剧,许多出品方都是南方单位,但为着适应全国观众的文化视野,遵循一种“传统规范”,里面的所有人都说着地道的北方话,过着地道的北方生活,甚至喝酒时也常常说“走一个”这种标准的东北话。对这种刻意讨好,全国人民买账吗?我看也未必。
遥想30年前,一部《上海一家人》风靡全国。当时为考虑收视需求,男女主演已启用北方演员,但全剧的美学风格还是江南的,生活习惯是江南的,语言是标准的普通话里夹杂若干上海方言。如若男妈的那声吆喝“桂花赤豆汤”,如若男埋怨赵哥的“你还是那么促狭”——生长在北方、后常年工作在上海的邓云乡先生在谈《红楼梦》时曾这么解释“促狭”:“如‘促狭’二字,便是纯粹的江南话,北京不但不理解其意义,连读音也读不出。照字面按普通话读音读,那就江南人、北京人都听不懂,不能理解了。”但若男就读出了标准的上海话:cuo ke。
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个性并没有受到冷落和排斥,反而由于内在真切自然、细腻流畅的地方风格在全国大受欢迎。
20多年后,正午阳光公司拍摄了《温州一家人》,可那里面哪有温州人日常生活的影子?就连一点讲究意境、推重神似的南方风格都没有。但这样的电视剧,在日下已居然是好剧了。如今,许多南方籍演员不但在南方投资的剧里出演不了主要人物,如姚安濂先生,虽然演技精湛却似乎总在饰演配角;有的还在把口音尽量往北方靠,譬如《大好时光》,故事背景在上海,主演是无锡籍贯、上海出生的胡歌,却听他说着东北口音的普通话。
我祖籍南方,但是在北京长大的。我常常无由地想起张次溪《北平梨园金石记》有云:“燕京梨园子弟,多来自江南田间,或因避乱,或以年荒,侨居既久,渐成土著。”梅兰芳先生就是这样的土著。可到他这辈,虽已在帝都生活了三代,甚至饮食口味都已入京俗,他的形容举止,还是南方人。他的性子仍是来自长江的:温润如玉、柔中有刚。这就是割不断的文化的“根”。
南方人,是清刚的。就像王安忆说的,南方女人不是黏搭搭的。戴安澜、谢晋元都是南方人,仪表堂堂,为国捐躯。他们不但继承了古人的外表,也继承了古人的清刚。黄裳先生在《一世秋茶说岳王》里,发现“岳飞祠庙墓道西侧地下出土了两具石人,我疑心这并非石俑而是早期岳墓前面的翁仲。他们比现存的翁仲还要高,身体和面部都是修长的,身前抚着长剑,造型也秀特得多。如果现存的翁仲是明代遗物的话,那这两具很可能是宋代的原物。”古南人的长相,我想就是那两具宋翁仲这样的。
不要囿于思维的局限性,不妨先从影视剧开始,为“南方人”正名!(侯宇燕)
推荐阅读
- 牛肉火锅|韩式辣酱牛肉火锅
- 韩式辣酱|韩式辣酱凉拌酱香干
- 韩式辣酱豆角米
- 阳光|安徽黄山:冬晒火腿正当时
- 黑芝麻|香肠酥皮卷
- 青茄子|韩式辣酱肉泥焖茄子
- 韩式|韩式辣酱烤鱼
- 韩式|韩式辣酱焖羊肉
- 面团|豆沙花面包
- 韩式|韩式辣酱金针菇蛋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