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新华网评:“螺蛳粉”们上榜非遗,是认可更要传承


螺蛳|新华网评:“螺蛳粉”们上榜非遗,是认可更要传承
文章图片

董璐 梁近琳
酸辣鲜“香”的螺蛳粉、品种多样的沙县小吃、爽滑Q弹的桂林米粉、香辣可口的胡辣汤……近日 , 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185项 , 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沙县小吃制作技艺等上榜 。
【螺蛳|新华网评:“螺蛳粉”们上榜非遗,是认可更要传承】小吃云集 , 最富人间烟火气 。 一碗碗或鲜香或甘美的特色小吃 , 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 , 背后还承载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 。 作为网红美食的“螺蛳粉”们上榜非遗 , 代表着非遗对地方特色小吃文化的一种认可 , 也意味着非遗项目更加包罗万象 , 更接地气更多元 。
从默默无闻的地方小吃到火遍大江南北的“宅家必备” , “螺蛳粉”们出圈传播的是“味道” , 更是故事和文化 , 也表明非遗正在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 , 为生活增添更多韵味 。
“螺蛳粉”们登上非遗榜单又“火”了一次 , 但要想继续“火下去” , 还要在保护中传承 , 在创新中发展 。 我们要不断提高非遗保护水平 , 解答好不同非遗项目保护发展面临的难题 , 提升它们的可见度和认同度;要讲好非遗故事 , 传播好非遗声音 , 通过深度挖掘出非遗背后的人文历史、发展故事和工匠精神 , 使得非遗项目随着社会的变迁、一代代人的实践不断被赋予新的创造 。
小吃虽“小” , 连接的却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大产业”和东方饮食文化的“大智慧” 。 我们期待 , 未来能有更多非遗美食成为爆款食品 , 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遍地开花 , 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的魅力和活力 , 赢得更多的认可和喜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