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quo|通往月背之路

12月17日凌晨 , “嫦娥五号”顺利从月球“载土”而归 , 标志着我国探月计划“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圆满收官 。
同一天 , 在北京航天城 , 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撰写的《月背征途》新书首发 。
在书中 , 这支中国探月国家队全面记录了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中国探月工程的里程碑事件 , 尤其重点展现了“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代表全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探索未知的全过程 。
■采访人员 张文静
定了 , 去月背!
“月背本没有路 , 我们来了 , 便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新书首发式上 ,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李剑这句霸气的宣言 , 丝毫没有夸张 。
1959年 , 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月球 。1969年 ,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 。可是 , 月球背面却从来没有人类到访过 。
由于月球背面一直背对着地球 , 人们始终无法窥其一角 , 也因此产生了很多有意思的想象和推测 。有人说那里是外星人的基地 , 也有人说那里有UFO 。同样 , 这一神秘之地也让中国航天人心生向往 。
定了 , 去月背!
2013年12月 , “嫦娥三号”成功登陆在月球正面的虹湾地区 , 而“嫦娥四号”落在月球哪里 , 却引起了科学家们的不少争论 。经过反复论证 , “嫦娥四号”降落月球背面这一大胆的计划被提了出来 。
选择月球背面 , 是因为月背有着更为吸引人的科学探测价值、更为纯净的空间电磁环境和更强的科技引领力 。而做到这一点却非易事 。
“在‘嫦娥四号’探月之前 , 人类的探测器还从未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 。原因也很简单 , 地面与月球背面不能直接建立通信测控链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月背征途》一书的“推荐序”中写道 。
由于天体的“潮汐锁定”效应 , 月球只能正面对着地球 , 一旦“嫦娥四号”降落在月背 , 由于月球自身的阻挡 , 地球上的测控站无法与月球背面建立无线电通信 , 也无法对飞越或着陆月背的航天器进行测控 。“形象地说 , 就是月球背面不在地球的通信服务区 。”书中写道 。
不解决这个问题 , 探索月背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么 , 解决方案是什么?发射中继星 。
2018年5月21日 , 我国发射了第一颗月球中继星“鹊桥” 。此后 , 地面飞行控制人员历时25天 , 用5次精确的轨道控制将中继星牢牢捕获在Halo轨道上 , 为月球背面数据通信创造了条件 。
在对“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的飞控任务进行了简要回顾后 , 《月背征途》一书的重头戏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
月球背面的可选着陆区域很多 , 为什么选择冯·卡门撞击坑?主备着陆区怎么使用?月球中继星的发射过程是怎样的?“嫦娥四号”是如何在中继星的支持下实现月面着陆的?其在月背的着陆为何会经历惊心动魄的72小时?书中给出了答案 。
“玉兔二号”驾驶日记
当“嫦娥四号”稳稳地落在月球背面后 , 飞控中心的驾驶员立即进入到紧张的工作状态中 , 他们的任务是按计划实施“玉兔二号”月球车的月面释放后续程序 。终于 , “玉兔二号”“低着头”安全驶下了“嫦娥四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