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墙|北大清华课程开始互选 打破大学间的“围墙”还需几步

今年年初,北大、清华互相开放本科课程的新闻一时间在网络上刷了屏 。不少网友调侃道,如今终于不用再纠结上北大还是上清华的问题了 。事实上,北清之间互相开放课程早在多年以前就有过相关探索,而此次互通课程,则是从2020年年初重启的,如今已稳定运行一年 。
作为中国大学的排头兵,北大、清华这一举动无疑产生了不小的示范作用 。而随着近年来不少高校开展资源共享、课程互通等方面的探索,大学之间的“围墙”不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牢不可破 。有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这些措施,一方面盘活了多所大学现有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更多可能 。
据了解,2021年春季学期,北大和清华互开课程合作再升级,共开放83门课程、695个名额 。其中,北大将向清华本科生开放56门通识核心课,含396个名额;清华将向北大学子开放27门优质课程,含299个名额 。
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傅绥燕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采访时说,北大和清华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也有悠久的合作传统 。据了解,两校的生命科学学院之间早已有开放互选课程的实践 。2020年1月13日,北京大学教务部和清华大学教务处同时发布通告,宣布两校达成共识,在学校层面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并互认学分 。
傅绥燕表示,“在全校本科生范围内开放各类优质课程的互选,并互相认定学分,这确实是头一次,这将更加有利于两校教学资源的共享 。”
对于两校的学生来说,隔壁校的“网红课”十分吸引人 。
“我希望亲身体验两校不同的学习氛围与跨学科跨专业课程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梁同学在2020年秋季学期选择了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开设的“3D打印创意设计与制作” 。从小对各类实验与操作非常感兴趣的他,希望能有机会在实验室中感受亲自设计、制作物品的快乐 。
经历上学期的抢课失败,这学期,清华大学新雅书院的王天煜同学早早就守在了选课系统前,并顺利抢到了李猛老师的“哲学导论”课 。按照新雅书院的培养计划,他已修过哲学的基础类课程,实际上并不需要这门课程的学分,但他还是愿意每周两次骑车往返北大,抢到前两排的位置,每节课记录3000余字的笔记,据他说,就是为了“学术追星” 。
在开放课程的选择上,傅绥燕透露,两校根据各自的教学资源和优势,在不影响本校学生选课的基础上,初期选择了一些具有各自特色和优势的课程 。“清华可能更多提供了一些工科课程,包含一些动手实践类课程,北大主要集中在人文、理学、社会科学等方面,包含一些非常受学生喜爱的通识课程 。未来我们会在现有基础上渐进地扩大选课范围,稳步推进开放课程的数量和学生数 。”
傅绥燕认为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本校以外的学习机会,学生们的眼界扩大了,学习的自主性更大了 。
“一方面,我们鼓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学校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就需要增加各类优质课程供给 。无论多么优秀的学校,教学资源必然是有限的 。通过学校之间的课程共享,可以有效发掘现有教学资源的潜力,给学生的知识构建多了一些选择,多一些可能性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种方式是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很好补充 。”傅绥燕说 。
另一方面,傅绥燕表示,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气质,让学生在大学期间体验不同的大学传统,扩大他们的交友面,对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也很有好处 。
如今,一些如北大、清华这样地理位置相近、办学水平相当的“CP高校”都开展了课程共享、学分互认等方面的举措 。例如,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大学在2011年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校每年互派本科生、研究生到对方学校学习,开放课程,互认学分 。2019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5所河南高校校长签署校际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合作框架协议,在河南高校率先实行校际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本科生可进行跨校选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