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锅|守护家乡的味觉记忆 谢德伟和他的“瞻岐小八鲜”

怀着敬畏的心面对食材,用手上的功夫,把它们变成最好的食品,这是谢德伟从业30年来的追求。如今,他以食会友,开店掌勺时更多了些乡土情怀,他希望家乡的美食能够吸引八方来客,更希望老底子的手艺可以一代代传下去。
4个鸡蛋敲开,蛋黄蛋清分离,6根筷子捏在一起飞速旋转,翻滚中的蛋清渐渐由透明转白色,细小的泡沫泛起,愈来愈绵密……“现在做菜的辅助设备越来越多,电动绞肉机、自动和面机、电动打蛋器……但我还是相信自己的手。”24日上午10时,位于宁波市鄞州区瞻岐镇穿咸线上的金锅饭店后厨区,谢德伟像往常一样配菜、布菜,看到采访人员来访,他说给我们来一道豆沙高丽球,亮亮自己的功夫。
金锅|守护家乡的味觉记忆 谢德伟和他的“瞻岐小八鲜”
文章插图

豆沙高丽球出锅。
【 金锅|守护家乡的味觉记忆 谢德伟和他的“瞻岐小八鲜”】豆沙高丽球,又叫雪绵豆沙,蛋清打发加少许淀粉,包上豆沙馅,揉成一个个小团,下油锅炸,等到外表呈金黄色时起锅,撒上糖霜,是一道地道的北方甜品。“虽然这不是宁波地方菜,却很考验功夫,手工打蛋、控制油炸火候、炸成外层金黄内里绵密如雪,这都是手艺,现在饭店很少有这道点心了。”围观的客人都凑过来品尝,被外脆里嫩的口感折服,更不相信这甜而不腻的豆沙高丽球食材这般简单。
学艺贵在坚持
谢德伟出生于1976年,小时候贪玩,他说自己不是块读书的料,所以早早谋划了出路。“这成绩,考大学怕是难,还是学门手艺傍身最实在。”临近中考,谢德伟和家里人商量,决定考中专学技术。可专业很多,怎么选?当时热门的专业有模具、汽修、厨师等,家里有学问的长辈建议干厨师,至少一辈子都有饭吃,饿不着。已经长成一米八个头的谢德伟也觉得,穿着工作服,戴上高高的厨师帽,样子着实威风,就这样,他迈进了宁波商校烹饪专业的大门。
“一个班级,64个学生,当时烹饪专业相当热门。”谢德伟说,烹饪班是学校里的超级大班,可如今,还在这个行业里坚守的却不到10人,“这也说明做厨师很辛苦。”
当时,宁波商校被称为宁波烹饪界的“黄埔军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甬城任何一家大型饭店、宾馆都有宁波商校出来的厨师。学校的名气是一届又一届的优秀毕业生用真才实学累积起来的,要想手上功夫见长,学徒生涯自然严苛。
金锅|守护家乡的味觉记忆 谢德伟和他的“瞻岐小八鲜”
文章插图

谢德伟在制作美食。
“先不论在校三年的专业学习,出了校门到分配单位还得重新拜师学艺。”谢德伟回忆,分配后算是有了正经工作,但头一年没有工资,每月还得给师傅缴学费。两年墩头,只配菜,入行五年,连灶头都没碰过的人比比皆是。谢德伟说自己是幸运的,毕业后在宁波饮食服务有限公司旗下的四大饭店实习学艺,状元楼、缸鸭狗、梅龙镇、东福园,他都待过。看他腿脚勤快,眼头活络,师傅自然不吝点拨,不到三年便出师,应聘来到当时挺热门的汉通饭店掌起了勺。“上灶做的第一道菜是梅子肉,我至今还记得。因自己的手艺,我忍不住吃了两大盘。”当时的行业规矩是,只要食材够,试吃不限量,第一次在岗位上名正言顺地品尝自己的手艺,那种自豪感至今都记忆深刻。
带着手艺闯天下
不安于现状,敢于创新,勇于挑战,是对谢德伟最好的形容。“2000年,听说南苑饭店全省率先参评五星级酒店,需要招揽精兵强将,我毛遂自荐,顺利被录取了。”按理说,当时谢德伟在汉通饭店的位子刚刚坐稳,掌勺的功力也备受认可,且薪资水平不低,在那里他更为舒适。到南苑饭店,虽然平台更大,但个人话语权无法比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