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贴|卷起来了!“火锅+”让人看花眼( 三 )


火锅+模式:跨界叠加、重排 , 1+1>2>>火锅+档口/店中店
火锅+档口、店中店 , 是火锅界较早出现的一种业态叠加模式 。
比如湊湊的茶米茶饮品店中店 , 贤合庄、卤校长的卤味铺 , 季季红、冒椒火辣的炸货铺 , 刘一手的流口水小面店中店等 , 分别引入了饮品、卤味、炸物、重庆小面等跨品类产品 , 大大丰富了火锅的SKU 。
这种模式可以通过跨品类相互引流 , 共享流量 , 提高坪效和人效 , 盘活时段经营 , 增加额外收入 , 产生1+1>2的效果 。

▲ 火锅+档口/店中店
>>火锅+酒吧
这两年 , 行业头部品牌纷纷盯上“低度酒”赛道 。 海底捞开了Hi捞小酒馆 , 巴奴开启酒水吧 , 卖起了起泡酒、巴黎水、Mojito、精酿啤酒 , 谢谢锅开启“白锅夜酒” 。

▲ 兴火锅加入酒吧元素
此外 , 兴火锅、熊猫老灶、季季红、潮棠火锅等也都引入酒吧元素 , 甚至出现了重庆酒厂火锅这种火锅+酒厂的新模式 。
一方面 , 这可以满足年轻消费者解压、轻放纵、“微醺”社交的需求 , 也可以拉长火锅门店消费时间 , 增加营收 。
>>火锅+KTV
一群人坐在包间里 , “吃着火锅唱着歌”是一种什么体验?
这种跨业态消费场景的叠加 , 虽然混搭 , 但确实切中一部分群体的需求 。 比如七十二变火锅嗨TV , 将火锅、Q版孙悟空和KTV做了一个融合 , 有不少的家人、朋友、同事选择到那里聚会 。
与+酒吧类似 , 火锅+KTV增加了消费场景 , 延长了消费时间 , 也让消费者享受到了多重体验 。

▲ 火锅+KTV
>>火锅+集市/超市/夜市
集市、超市场景的火锅店 , 多具有大面积、小份菜、多档口、食材自选的特点 , 重点突出热闹、实惠和社交属性 。
比如烂摊摊集市火锅 , 专攻下沉市场 , 小份菜、乡村老物件是其两大特色;

▲ 火锅+集市
深圳歪把子土火锅 , 主打融合和集市概念 , 融合了牛羊肉锅、猪肚鸡、驴肉锅、鱼火锅等多种火锅品类 , 并根据食材分了许多档口 。
萍姐公路夜市火锅更为极致 , 它将火锅、烧烤、中韩泰特色小吃、甜品、饮品分别设置档口 , 用怀旧的“夜市一条街”场景 , 将它们进行了有机串联 , 被誉为火锅界文和友 。

▲ 火锅+夜市
4
建议因地制宜 , 适时而动 , 量力而行火锅的加法越来越丰富 , 这是消费升级、用户需求多元化的必然结果 。
未来 , “火锅+”将围绕以上两个基本点继续进化 , 火锅细分品类之间、火锅与其他餐饮、消费行业之间的边界 , 将越来越模糊 。
除了涮煮这一根本内核以外 , 火锅的其他方面都有很大的变革空间 。
着眼当下 , “火锅+”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 , 需要注意两个要点 。
1、充分考虑产品的季节性 , 适时上新 。
烧烤、小龙虾、冰品适合夏季上新 , 羊肉类、猪肚鸡类则适合冬季上新 。
2、充分结合自身规模 , 量力而行 。
小单店、5家以下的小型连锁店最好不要在场景叠加、业态叠加上花费太多资金 , 可以增加特色产品 , 丰富SKU品类;
大中型连锁店可以打造特色主题店、地标店 , 并采用“全国菜+地域特色菜”的形式对全国门店求同存异 , 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
最后 , 餐见君要提醒的是 , 照抄照搬没有前途 。 因地制宜 , 适时而动 , 量力而行才是当下火锅店们要做的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