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不同,生活风俗各异,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各有千秋 。
藏族酥油茶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这里地势高亢,空气稀薄,气候高寒干旱,人们常年以奶肉、糌粑为主食 。 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 。 茶成了当地人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 。
酥油茶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佐料经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汤 。 酥油,是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经搅拌冷却后凝结在溶液表面的一层脂肪 。 茶叶一般选用紧压茶中的普洱茶或金尖 。 制作时,先将紧压茶打碎加水在壶中煎煮20-30分钟,再滤去茶渣,把茶汤注入长圆形的打茶筒内 。 同时,加入适量酥油,还可根据需要加入事先已炒熟、捣碎的核桃仁、花生米之类,最后还应放上少量的食盐、鸡蛋等 。 接着,用木杵在圆筒内上下抽打,当抽打时打茶筒内发出的声音由咣铛、咣铛转为嚓、嚓时,表明茶汤和佐料已混为一体,酥油茶才算打好了,随即将酥油茶倒入茶瓶待喝 。 酥油茶滋味多样,喝起来咸里透香,甘中有甜,它既可暖身御寒,又能补充营养 。
维吾尔族的香茶南疆维吾尔族煮香茶时,使用的是铜制的长颈茶壶,也有用陶质、搪瓷或铝制长颈壶的,喝茶用的是小茶碗 。 通常制作香茶时,应先将茯砖茶敲碎成小块状 。 同时,在长颈壶内加水七八分满加热,当水刚沸腾时,抓一把碎块砖茶放入壶中,当水再次沸腾约5分钟时,则将预先准备好的适量姜、桂皮、胡椒、芘等细末香料,放进煮沸的茶水中轻轻搅拌,经3-5分钟即成 。 为防止倒茶时茶渣、香料混入茶汤,在煮茶的长颈壶上往往套有一个过滤网,以免茶汤中带渣 。
回族的刮碗子茶回族饮茶,方式多样,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喝刮碗子茶 。 刮碗子茶用的茶具,俗称三件套 。 它由茶碗、碗盖和碗托或盘组成 。 喝茶时,一手提托,一手握盖,并用盖顺碗口由里向外刮几下,这样一则可拨去浮在茶汤表面的泡沫,二则使茶味与添加食物相融,刮碗子茶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
刮碗子茶用的多为普通炒青绿茶,冲泡茶时,除茶碗中放茶外,还放有冰糖与多种干果,有的还要加上白菊花、芝麻之类,通常多达八种,故也有人美其名曰:八宝茶 。 由于刮碗子茶中食品种类较多,加之各种配料在茶汤中的浸出速度不同,因此,每次续水后喝起来的滋味是很不一样的 。 一般说来,刮碗子茶用沸水冲泡,随即加盖,经5分钟后开饮,第一泡以茶的滋味为主,主要是清香甘醇;第二泡因糖的作用,就有浓甜透香之感;第三泡开始,茶的滋味开始变淡,各种干果的味道就应运而生,具体依所添的干果而定 。
侗族、瑶族的打油茶打油茶一般经过四道程序 。 首先是选茶:通常有两种茶可供选用,一是经专门烘炒的末茶;二是刚从茶树上采下的幼嫩新梢 。 其次打油茶用料通常有花生米、玉米花、黄豆、芝麻、糯粑、笋干等,再次是煮茶,先生火,待锅底发热,放适量食油入锅,待油面冒青烟时,立即投入适量茶叶入锅翻炒,当茶叶发出清香时,加上少许芝麻、食盐,再炒几下,即放水加盖,煮沸3-5分钟,即可将油茶连汤带料起锅盛碗待喝 。 如果打的油茶作庆典或宴请用,还得进行第四道程序,即配茶 。 配茶就是将事先准备好的食料,先行炒熟,取出放入茶碗中备好 。 然后将油炒经煮而成的茶汤,捞出茶渣,趁热倒入备有食料的茶碗中供客人吃茶 。
土家族的擂茶在湘、鄂、川、黔的武陵山区一带,居住着许多土家族同胞,他们世代相传,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吃茶法,这就是喝擂茶 。
推荐阅读
- 细数我国各地的擂茶习俗
- 湖南:擂茶的趣味风俗
- 白族烤茶
- 红色政权的诞生地海丰的茶俗——擂茶
- “茶有十德” 敬茶时只沏八分满
- 我国少数民族的饮茶风俗
- 中国少数民族的喝茶文化
- 我国西南民族的茶习俗
- 我国的茶祭风俗
- 东乡族饮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