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技术】龙井茶的炒制( 二 )


精制加工 。 就是通过工艺手段 , 对毛龙井进行整饰 , 提高外形的美观程度 , 稳定内质 , 使之符合商品茶的产品标准 。
2、炒制的艺术
高级龙井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光滑的特制铁锅中 , 运用各种手法炒制而成 。 炒茶工根据各级龙井茶不同标准和需求 , 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技艺 , 才能炒制出多个级别和香味不同的龙井茶 。 所以 , 龙井茶的炒制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运用 , 而且是一种文化体现和艺术的创作 。
龙井茶的色泽翠绿 , 绿中透黄 , 外形扁平光滑 , 形似“碗钉” , 汤色碧绿明亮 , 滋味鲜爽甘醇 。 这种色、香、味、形的统一 , 要求它的炒制工艺极其讲究 。 同样的鲜叶 , 不同人去炒制 , 结果会大相径庭 。 老茶农说 , 采摘的技术几天就可以学会 , 而炒茶技术的掌握和精通却不是三天五日的事 , 短则三五年 , 长则终生 。 一个炒茶能手不仅需要勤奋好学 , 也需要悟性 。 目前 , 西湖龙井茶区的炒茶主力都是从十几岁开始学习炒茶 , 经过长期苦练摸索 , 如今已经四十岁的人 , 至少已经有二三十年的炒茶经验 。
正宗高级龙井的炒制是手工的 。 传统的炒制全用手工在热锅中操作 , 劳动强度很大 。 从青锅到辉锅 , 从青叶到茶 , 要炒上一定的时间 , 用柴火烧锅 , 用手在锅里炒作 , 手上要烫出很多泡 , 流血是经常的事 , 年头久了 , 手对高温的承受和对茶叶的感知能力中会逐步提高 , 一双手才能练出来 。 所以 , 烫手起泡 , 旧皮换新皮 , 是常见的事 , 也是一种必须的功课 。 当年乾隆皇帝在龙井茶炒制现场 , 观看炒茶工用手在热锅中炒制后 , 深为炒茶工的繁重劳作和技能而感叹 , 并赋诗云:“地炉文火续续添 , 乾釜柔风徐徐炒 。 慢炒细焙有次第 , 辛苦功夫殊不少” 。
龙井茶的炒制技术巧夺天工 , 传统的手工炒制技艺精深 。 炒制时 , 炒工要随着鲜叶的老嫩和锅中鲜叶的加工程度 , 因茶叶品种、水分含量、锅温高低而变换手形、手势、手法和力量大小 , 异常巧炒 , 因此可以说 , 这种技艺只可意会 , 难以言传 。
龙井茶炒制技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如果你去产龙井茶的村庄走走 , 看一看人工炒茶的情景 , 听一听茶农们的话 , 你也许会有所体会 。 在炒锅现场 , 老茶农抓起一把新炒的龙井茶 , 向你说 , 这是“神气十足茶” , 那是“神气不足茶” , 这是“姑娘茶” , 那是“老妪茶”等等 , 这是什么意思呢?既然茶是人工炒制的 , 当然会有小伙炒的 , 姑娘炒的 , 大伯炒的 , 老妪炒的 , 难道他们炒的茶会不同吗?还能从茶叶上看出来是什么人炒的吗?是的 , 老茶农和内行人 , 只要抓起一小把茶放在手心上一瞧 , 就看出了茶的“神气” , 就能知道 , 这是哪种人炒的 。 只是 , 这种差别是非常微小的 , 只有内行人和老茶农才能辩明 , 就像老中医一看你的脸色 , 便知病情一样 。
茶叶神气如何 , 原因在哪里?据讲 , 个中原因就在炒茶人身上 , 就在于炒茶人身体健康如何 , 精力是否充沛 。 精力旺盛的青壮年炒的茶 , 精光锃亮 , 神气十足 , 老人、妇女炒的茶 , 神气就没有那样足 , 比不上年轻小伙炒的茶 。 据说 , 如果买到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或三四十岁的壮年人炒的茶 , 给老人或病人喝很有益处 , 是很有运气的 。 精力壮盛的小伙子倒适于老头喝 , 特别是妇女炒的茶 , 能间接采阴有互补作用 。
因此 , 在龙井茶乡通常由女人炒青锅 , 因为她们的手势软 , 能把露水抖干 , 叶片甩燥也就可以了 , 等到炒完青锅 , 在过摊凉 , 让梗子叶脉里的水分往叶片走匀 , 再炒辉锅的时候 , 就由男人出场了 。 因为炒辉锅需要劲道和力气 , 没有劲 , 茶叶就拓不扁、压不平 , 就没有光亮 , 没有神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