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典型的市民社会 , 而宋茶也是典型的市民茶文化 ,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见宋代市民饮茶风盛 。
“盛世清尚话宋茶”系列
宋茶继承了唐茶 , 但极大地发展了唐茶 。
就继承而言 , 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贡茶 。 何谓贡茶 , 简而言之就是给皇家生产、制作的御用茶——专门给皇帝种的好茶 , 特好的茶 。
以往都说历史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 , 这话很正确 。 但有时候如何创造 , 向哪个方向创造是不由普通群众决定的 , 而是由最高统治者决定的 , 贡茶就是这样 。
宋代贡茶制度是建立在唐代基础之上的 , 只是把贡茶生产基地由浙江顾渚迁到了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 。 宋代恰值中国历史上一个寒冷期 , 太湖冬天冰封 , 顾渚的新茶赶不到清明节前送到汴梁 , 而建安新茶走水运完全可以让东京的皇帝老儿及时喝上节前茶 , “建安三千里 , 京师三月尝新茶” , 因此皇家贡茶的生产基地就搬到了福建建安 。
宋代皇帝在喝茶上格外讲究 。 建安贡茶最初只制造一种茶 , 就是后世很有名的龙凤团茶 。 早期的宋茶和唐茶别无二致 , 都是饼状、团状 , 也称饼茶或团茶 , 就是现在常见的普洱茶饼那个样子 。 但贡茶既然是皇家御用品 , 自然做工格外讲究 。 龙凤团茶因产自建安龙山和凤山 , 所以其茶饼上雕刻有精美的龙凤呈祥图案 。
早期的龙凤团茶规格较大 , 直径有3寸的、3.6寸的 。 公元1043年 , 蔡襄做了福建路转运使后 , 化大为小 , 改制龙凤团茶为小龙凤团茶 , 直径不过1.2寸 。
“浓缩的就是精品” 。 “小资皇帝”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得意地宣称:“本朝之兴 , 岁修建溪之贡 , 龙团凤饼 , 名冠天下 。 ”
当时的小龙凤团茶产量极小 , “专拟上贡 , 虽近臣之家 , 徒闻而未见” 。 身为朝廷重臣见多识广的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载:“其品精绝 , 谓小团 , 凡二十饼重一斤 , 其价值金二两 , 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 ”以至于当时的王公将相都有“黄金可求 , 龙团难求”之感叹 。
龙凤团茶、小龙凤团茶已经让后世仰望了 , 但据史料记载 , 在神宗年间 , 又造出了一种密云龙德贡茶 , “其品又高于小团之上”;哲宗时 , “又改密云龙为瑞云祥龙 。 徽宗赵佶 , 崇尚白茶 , 于是白茶遂为第一” 。 (《北苑贡茶录》)
宋代贡茶就是以这种“后茶把前茶拍死在沙滩上”精神一步步推陈出新的 。 新品一出 , 前茶即降为凡品 , 以致宋朝北苑贡茶的名目愈来愈多 , 举不胜举 。 到宋高宗时 , 贡茶已经细分为十纲:“第一纲曰试新;第二纲曰贡新;第三纲有十六色:龙凤胜雪、白茶、万寿龙芽、御苑玉芽、上林第一、乙夜清供……第五纲有十二色……”
宋代贡茶制度牛到如此程度 , 以至于后世茶史学家已经很难逐一去考证这些“纲”与“色”具体都是什么样的茶 。 到了明太祖时期 , 一向以“仇富”为己任的朱元璋终于毫不留情地废除了唐宋以来的贡茶制度 。
推荐阅读
- 普洱茶冷藏贮存香味更浓
- 山东莒南:秋茶飘香浓
- 铁观音茶叶浓香型三级品质
- 铁观音茶叶浓香型二级品质
- 屈指可数的传统油茶铺
- 巴黎的“帝国茶苑”浓缩中华茶香两代情
- 秋天远离浓茶 不宜多泡
- 浓缩型普洱茶,饮用更方便快捷
- 白兰花放在客厅好不好,花香过浓最好不放-室内摆放宜忌
- 书香茶自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