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的喝茶大都受先辈喝花茶的影响 , 北方的一般人家直到现在还在喝着花茶 。 现在有的家里老一辈的人至今不知“乌龙”“普洱”为何物?我做为北方人喝绿茶、乌龙、普洱等 , 也是这几年的事情 。 但对茉莉花茶的情感仍难以割舍 , 是它那高雅清幽的香味浓而不浊 , 黄绿明亮的茶汤尚未入口就已满室生香 , 呷一口,使人精神无比愉悦难以忘怀 。 我不能不佩服我的先辈对茶叶的鉴赏能力,在不产茶的北方,把花茶这个世界上独有的一个茶类 , 作为最喜爱的饮品 , 几代人乐此不疲地饮用至今 , 它蕴含了先辈的智慧,蕴含了丰富的生活文化的内容,蕴含了实用主义的价值观 。 正如陈宗懋院士说的:“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叶 , 融茶味之美 , 鲜花之香于一体的茶中艺术品 。 茶味与花香巧妙地融合 , 构成茶汤适口 , 芬芳的韵味 , 两者珠联璧合 , 相得益彰 。 ”这无疑是对花茶的最恰当的评价 。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2003年末的统计 , 茉莉花茶的爱好者达四亿多 。
【茉莉花茶的情愫】但是 , 使我深惑不解的是 , 有的南方朋友和我谈起北方人的喝花茶 , 总是有一种不屑的神态 , 认为喝花茶“俗” , “不够品位”;或取笑我不懂茶 。 其实我很理解这些南方的朋友们 , 他们当中甚至连花茶都没喝过 , 这里面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历史上的原因 , 这在茶史典籍中可以看到 , 清光绪时举人 , 生长在产茶区的杭州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说:“茶叶用茉莉花拌和而窨藏之 , 以取芳香者 , 谓之香片 。 然《群芳谱》云:‘上好细茶 , 忌用花香 , 反夺真味 。 ’是香片在茶中 , 实非上品也 。 然京 , 津 , 闽人皆嗜饮之 。 ”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情况 。
中国茶叶六大类 , 每类茶叶都要细分等级 , 饮用每类茶叶的顶级品 , 都是绝非一般的享受 。 因此很难说孰优孰劣!然而 , 对花茶的飞短流长却一直也没停止过 。 说北方人的喝花茶“俗”、“没品位” , 其实北方人正是用茶来调节生活中的“品位” , 他们的每代人都在“品味”着“现代” , 而自得其趣 , 他们认为 , “俗”中求雅的享乐主义也是“高品位” 。 人的雅俗和品位的高低不在于你喝什么茶 , 而是和当地的生活文化,民风民俗息息相关 。 位列十大名茶之首的龙井茶 , 就曾经在杭州遭遇过“立顿入口 , 龙井洗手”的厄运!1964年杭州的一些饭店宾馆风行“立顿入口 , 龙井洗手”的时尚 , 一时立顿红茶大行其道 。 然而喝惯了龙井茶的杭州人 , 对喝立顿红茶的时尚 , 好像刮过的一阵风 , 很快就无影无踪了!龙井茶还是龙井茶 , 它是不受时尚左右的 , 更何况喝花茶也不能说就是“俗” , 喝别的什么样的茶就是“雅” , 茶是从来不赶时髦的 , 对茶来说从来也是不“厚此薄彼”的 。 说这些话的人 , 不见得喝过真正的“茉莉大白毫”“天山银毫”之类的花茶 , 这些茶都是用优质茉莉伏花 , 经过六七次窨花一次提花制成 。 听福州朋友说 , 去年四月 ,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州西湖大酒店第一次喝到茉莉花茶时 , 连声称赞:“味道很独特 , 好喝!”
当今人们在喝茶时 , 特别注重茶的保健功能 , 以为花茶不如普洱茶等 , 认为花茶没有营养价值 , 孰不知花茶不仅具有所有的茶的功效 , 而且还具有药理作用 , 它茶性温和 , 辛热无毒 , “和中下气 , 僻秽浊 , 治下痢腹痛”等 。 这在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典籍中多有记载 。 现代科学表明 , 它还具有使平滑肌收缩和降低血压等药理作用 。 我们的老一辈茶人为什么至今仍然对花茶乐此不疲?是否也与此相关?
推荐阅读
- 《红楼梦》里的“茶经”
- 茶文:普洱茶的淡定之美
- 茶文欣赏:普洱茶缘
- 正确采摘绿茶的手工方法
- 黑茶精湛的传统工艺
- 加工无公害茶叶的技术
- 苦丁茶的采收时的注意事项
- 玄枝茶的种植技术
- 广东英德苦丁茶的加工工艺
- 普洱茶的自然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