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茶树栽培技术( 二 )



    但是也有发育在第四纪红土上的宜茶黄壤土 , 主要分布在贵州高原及川黔间部分山地上 , 土层深厚 , 质地粘重 , 透水性差 , 矿质营养成分少 , 有机质含量低 , 理化性质差 , 当地农民称之为“死黄泥” 。 这种宜茶土在贵州的湄潭、遵义和仁怀等地都有集中成片分布 。 它与低丘红壤宜茶土一样 , 属低产低质茶园土 , 急待改良 。

    (5)赤红土型茶园土

    赤红土壤茶园土主要分布在我国南亚热带雨林区 , 其中广东的西北部和东南部 , 广西的西南部 , 福建、台湾的南部及云南西南部等低山和丘陵上最为集中 , 发我国著名的莲花山、云开山、十万大山及南岭山区等都有大片大片的赤红土型宜茶土壤 。 这类宜茶土早在唐代以前就已开发种茶 , 在《茶经》中已有记述 。

    在赤红土上种的茶树 , 主要用来生产红茶及乌龙茶等 , 其中著名的有“粤红”、“滇红”、“凤凰水仙”等 , 而且赤红土也是我国许多野生大茶树生长的重要地方 , 是我国宝贵的宜茶土壤之一 。

    赤红土型茶土是在南亚热带湿润条件下形成的 , 在其成土过程中富铝化和脱硅化作用比红壤要强烈 , 铝大量富集 , 铁进一步氧化 , 剖面中常有一层“赤红”色的心土层 , 淋溶作用强烈 , 盐基迁移率高 , 两极分化严重 , 盐基只有1-2me/100克土饱和度只有10-30% , 酸性强、PH4-5.5 , 粘土矿物以高岭土为主 , 磷、钾含量低 , 有机质分解快 。 茶园施用磷、钾、镁及微量元素 , 对改善茶叶品质有明显效果 。

    (6)砖红壤型茶园土

    砖红壤型茶园土坟要分布在我国海南省和广东省的雷州半岛 , 云南的西双版纳 , 台湾的南部及广西十万大山南麓的东兴一带 , 地处热带雨林区 , 是我国华南茶区主要宜茶土壤资源 , 也是生产红碎茶的重要基地 。 驰名中外的普洱茶主要出自砖红壤型宜茶土之土 。

    砖红壤宜茶土是在热带高温湿条件下形成的 , 母质的富铝化和脱硅作用比赤红土更为强烈 , 质地粘重 , 粘土矿物以高岭土为主体 。 并含有三水铝石和赤铁矿 。 盐基饱和度低 , 一般只有20%以下 , 酸性强 , PH为4.5-5.0铝、铁高 , 钙钾镁低 , 两极分化极为明显 , 缺镁常常成为茶树生长的障碍因子之一 。 母质对砖红壤宜茶土的成土圾重要影响 , 在酸性岩上发育的砖红壤 , 心土一般呈黄棕色或淡棕色 , 含沙达30-50% , 土性好 , 是种茶的上土;而石灰岩和基性岩发育的砖红壤 , 心土一般呈砖红色 , 质地粘重 , 粘粒含量高达50-80% , 土埸板结 , 通透性差 , 是种茶下土;而硅质岩发育的砖红壤 , 含沙率高达60-70% , 透性好 , 但土壤贫瘠 , 保水能力差 , 是种茶中土 。

    砖红壤宜茶土冲刷严重 , 淋溶强度大 , 矿质营养元素高不平衡 , 加强水土保持季平衡施肥管理 , 对于在红砖红壤上种茶至关重要 。

    (7)酸性紫色土型茶园土

    酸性紫色土型宜茶土 , 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 , 湖南、江西丘陵 , 浙西及福建省的浦城、三明以西和龙岩地区丘陵盆地上 。 属非地带性隐域型宜茶土 。 它主要是在酸性紫色砂页岩、紫砂岩和紫色页岩上发育而成 , 土体呈紫红色或棕紫色 , 酸性反应 , PH5.5-6.5 , 土壤肥活 , 养份含量高 , 质地壤性 , 沙粘比约为1:1 , 是茶树生长的好土壤 。 据湖南省茶叶学研究所研究 , 紫色板页岩上风化而成的壤质紫色土 , 由于物理性质好 , 养分含量丰富 , 无论是茶树长势 , 还是茶叶产质都比红壤要好 。 据福建农学院用“铁观音”在红壤、紫色土和赤红土上进行品质比较试验 , 结果表明 , 在紫色土上生长的铁观音品质最好 。 所 , 酸性紫色土型宜茶土壤是我国高产优质茶的重要土壤资源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