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蜜的历史记载

  历代皇帝都喜欢把首都定在北方,这样做有利也有弊,好处是便于抵挡游牧民族的入侵,坏处是很难吃到产自热带的水果 。虽说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多次南巡,最远不过抵达江浙而已,离盛产热带水果的广东还远着呢!像那些完全成熟后才从枝头摘下的新鲜香蕉、荔枝、芒果、番木瓜,他们绝对吃不到,只能吃干制的、蜜饯的,或者半生不熟的 。从这个角度看,身为高居九重的皇帝,远没有岭南的普通百姓有口福 。

菠萝蜜的历史记载

文章插图

  明朝海南有一个叫王佐的人,写过一首描写菠萝蜜的长诗,足以让皇帝们读了流口水:

  大易称硕果,此物无与友 。

  重大难着枝,一一树腰吐 。

  造化妒全美,命形有好丑 。

  好者如圆瓮,丑者如缺缶 。

  周壳刺森森,乍见惊触手 。

  秋来腹酿蜜,好丑无不有 。

  簇簇黄金胞,十百聚一母 。

  胞胞崖蜜满,蜜唧堪比偶 。

  异香谢龙脑,慎摘敢轻剖 。

  置之密室中,香风穿户牖 。

  霜刀分黄金,八口来聚首 。

  老稚各满量,弃核收升斗 。

  濯香炒弃核,比栗犹可口 。

  诗的格调算不上高,但是将菠萝蜜的形态特征、生长过程、食用方法和无上美味描写得淋漓尽致 。

  菠萝蜜不同于菠萝 。菠萝是凤梨科,菠萝蜜是桑科 。菠萝个头小,菠萝蜜个头大,成熟后小则十来斤,重则近百斤,可以说是世界上分量最重的水果 。

  菠萝蜜的原产地不在中国 。按《隋书》、《酉阳杂俎》和《广东新语》等史料的记载,它原产印度,早在南北朝时期的梁朝,一个名叫达奚的印度大臣来华,将菠萝蜜种植在广州的南海神庙,后来岭南其他地方种植的菠萝蜜,都是南海神庙菠萝蜜的后代子孙 。

  《广东新语》是明末清初广东文人屈大均的著作,他这样写道:“波罗树,即佛陀所称波罗蜜,亦曰优钵昙 。其在南海庙中者,旧有东西二株 。萧梁时,西域达奚司空所植,千余年物也,它所有,皆从此分种 。”菠萝蜜的名称来源于佛经里的“波罗蜜”,意思是“到达彼岸” 。元朝剧作家汤显祖写过一首《达奚司空立南海王庙门外》,把达奚栽种菠萝蜜的故事描写得更加神奇:

  司空暹罗人,面手黑如漆 。

  华风来入觐,登观稍游逸 。

  戏向抚胥口,树两波罗蜜 。

  欲表身后奇,愿此得成实 。

  树毕顾归舟,冥然忽相失 。

  虎门亦不远,决撇去何疾 。

  身家隔胡汉,孤生长此毕 。

  犹复盼舟影,左手翳西日 。

  “暹罗”即泰国,汤显祖缺乏地理知识,误把达奚的老家印度当成了泰国 。这位达奚可能拥有南亚黑人的血统,皮肤漆黑,随身携带着菠萝蜜种子,漂洋过海来到广州 。他下船登岸,观赏风景,别人乱写“到此一游”,他却特意在登岸的地方掘土刨坑,撒下两颗菠萝蜜种子,以为纪念 。哪知道突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他的船刮走了,使他再也没有办法返航回国 。他翘首西盼,仰天长叹,很快化成了一尊雕像 。而他种下的那两颗种子,后来长成了两棵大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