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米的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根据气候特点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早熟、高产、优质、抗逆强、不易脱粒、抗旱、耐膺薄的审定良种 。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精选,选择成熟度好、饱满有光泽的种子,摊于凉席上,曝晒2一3d,以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如龙黍23、粘丰7号、内糜5号等,并保证2一3年更换1次品种 。严禁使用转基因、化学处理、辐射育种及太空育种品种 。

  精耕细作

  自地保墒精细整地应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消灭杂草,二是清洁土壤,使土壤疏松平整,保住底墒,通气良好,为黄米发芽和出苗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整地包括秋耕、春耕以及播前整地保墒等 。我国黄米产区大部分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前茬收获后及时进行秋耕,有利于土壤熟化和接纳雨水 。休闲地与夏茬地要及时伏翻早翻 。农谚说:“头伏犁地满罐油,二伏犁地半罐油,三伏犁地没有油 。”耕地愈早,接纳雨水愈多,土壤熟化也愈好 。在盐碱地还能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 。秋翻的深度以20厘米左右为宜 。秋耕结合施肥,效果更好 。黄米播种时土壤上虚下实,容易保全苗 。黄米地采用综合的保墒措施十分重要 。播前或播后的破地常常是保苗的重要措施 。但是在采用这种办法时也要因地制宜,在风蚀严重的地块不宜裕地,破性不必耙地,墒情好的粘重土壤不应硬地 。耙耪硬地盼次数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注意播种前灭草 。播前一般用耘锄中耕,不仅可以保墒和消灭杂草,而且能提高5一10厘米的土壤温度 。

黄米的栽培技术

文章插图

  适时播种

  合理密植抓好播种关,确保每亩有适宜的密度,才能获得黄米丰产 。首先要精选良种 。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块要选用抗倒伏的高产品种,在旱地要选用不易落粒的抗旱高产品种,在复播地要选用生育期短的早熟优良品种 。每一个生产单位最好要有二三个品种搭配种植 。种子要用上年收获的成熟好的饱满种子,播种前做好发芽试验,井用种子重量0.2一0.3%的30%菲醒拌种,或用浓度500倍的50%托布津溶液浸种,预防散黑穗病 。适时播种是黄米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各地的经验,确定黄米的适宜播种期要注意掌握:1.土壤10厘米处温度稳定在12op以上,出苗时终霜期已过,保证早霜前能正常成熟 。2.旱地黄米孕穗至抽穗时期能遇上较多的降雨,3.在灌溉条件下,适当早播,以利于保全苗和提高产量 。4.要考虑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根据品种生育期的长短和对光照、温度的反应敏感程度,确定最适宜的播种范围 。在当前生产条件下,夏播黄米每亩留苗10—15万株 。但仍要根据水肥条件、品种特性因地制宜 。一般情况下旱地宜密,每亩播种量可用5—6斤;灌溉地宜稀,每亩播种量可用3一4斤 。早播比晚播的播种量要少一些,早熟种要比晚熟种多一些 。对黄米来说,适当增加播种量,能保证单位面积上划上的株数和穗数,植株高度整齐,子粒成熟一致 。黄米的播种深度一般为4—5厘米,墒情好时可以租没发些,墒情差时可以适当深一些 。

  中耕灭草

  经济灌溉黄米幼芽顶上力弱,在贝苗前遇雨常造成土壤板结,出苗困难 。因此,必须破除板结,以利幼芽出土 。一般可用轻耙及时耙地疏松表上 。黄米生育期间中耕一般不少于三次 。第一次中耕在幼苗3—4片叶时进行 。农谚说:“谷锄针针,糜锄点点 。”就是说头锄宜早不宜晚 。要结合间苗中耕5—6厘米,彻底清除杂草 。经过10+15天后进行第H次中耕,深8—10厘米,锄净行株间的杂草及野黄米,并进行适当的培土,防止倒伏 。第三次中耕要在抽穗前进行,这次中耕可根据用间杂草和土壤情况灵活掌握 。并注意要适当浅锄,避免伤根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化学除草剂消灭杂草危害 。黄米是比较耐旱的作物,但要获得良好的收成,还需适时进行灌溉 。我国北方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常常进行秋灌 。秋灌在10—11月进行,每亩约灌水60—80立方米 。在灌水前应尽早耕翻晒地,促进土壤熟化 。灌水后及时整地保墒,防止返盐,保证适时播种 。黄米的抗旱性主要表现在生育初期,拔节前后幼穗开始分化,需水量逐渐出多,在孕穗至抽穗阶段耗水量最大,灌浆以后植株生长逐渐停止,水分主要是供给子粒形成,需水量逐渐减少 。根据黄米的需水规律,在湿润年份孕穗期进行一次灌溉,般年份在拔节期和开花期进行两次灌溉,干旱年份在分终期、孕穗期和灌浆期进行3次灌溉 。拔节期正是幼穗开始分化时期,此时于旱会减少穗的分校数和小花数;孕德到开花用干旱,小花发育不良,穗顶部的小穗和小花枯萎,降低结实率,灌浆期干旱,穗基部小稳不实,千粒重降低 。此外,在于旱严重延续时间又长的情况下,植株生长因为受到抑制,营养生长期延长,造成晚熟,易受冷害减产 。黄米的灌水时间和次数还应根据天气条件、品种生育期和施肥数量等灵活掌握,并应提高灌水技术,做到经济合理用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