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具 文 化

茶具搭配是生命特质的展现 , 亦是生命态度的呈现 。 藉由茶具的搭配寻找出个人的生命特质与生命态度 。 学习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 找回本我从而观照自我 。 经由内在的振动与整合 , 重现生命 , 并落实于生活 。 这是一场实验性的即席创作 , 透过同学们集思、观察;协助支持主角找回自己 , 并寻找出自在之路 。 饮茶只是一种嗜好与媒藉 。 营造饮茶背后的附加文化 , 才是终极的目的所在 。 是若为饮茶而饮茶 , 则饮茶必将仅止于品饮的精致层次而已 , 无法触动其内在深层文化结构内涵【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吴致和】 。 基于台湾近年茶艺发展 , 严格的说其实就是社会的另一个翻版 。 各式各样的饮茶方式及论调 , 并不断追逐感官的刺激 , 显现出茶艺一片欣欣向荣 。 然而在不断追寻香气、滋味、器皿配件精美的同时 , 是否也该去想想:因此而让大众觉得茶艺是一种高不可攀 , 甚至那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专利?此次的课程设计 , 便尝试除了在追寻香气、滋味之外 , 去观察生命的现象 , 并引发另一种饮茶的乐趣 。 饮茶生活中的主体用 如果我们在饮茶过程中 , 不了解真正要引发的『主』是甚么 , 而一直停留在香气如何;滋味如何;或器物如何时 , 势必你将很快对于茶产生倦怠 。 当然我们不是去否定讨论这些问题 , 而是每次喝茶好象不该只是讨论这些问题 。 谈茶的香气、滋味等等 , 可以是喝茶的主题;但喝茶不一定要以茶做为主题 。 饮茶若要落入生活 , 在饮茶过程中的主题 , 也必须是生活 。 但这并非真正的『主』 , 也就是说饮茶过程中谈论的主题 , 仍旧不足以引发我们的生命内涵 。 【茶 具 文 化】 在饮茶过程中我们会发现 , 我们只是用茶做为媒介 , 而饮茶的形态也只是展现的『体』 。 不论是室内或户外;功夫茶法、小壶冲泡、盖碗、大壶泡…… 。 也就是说 , 茶具的配搭气份的掌控 , 甚至于你谈论的或欣赏的主题 , 都是饮茶生活中的『体』 , 那真正的『主』又是甚么?那就是透过茶及品饮过程 , 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人与物的对待 , 即便是从饮茶过程中的对待做为起点 , 并引发至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对待 。 就茶事工作者而言 , 饮茶论茶乃天经地义 , 理所当然 。 茶事工作是他的生活 , 饮茶、谈茶是对其生活的忠实 。 但就一般社会大众 , 我们仍希望大家常饮茶 , 从茶的对待中去学习对自己生活的忠实 。 独饮时 , 真正要对待就是你自己:你可透过茶解消疲劳 , 让身体及精神休息;亦可透过茶 , 激荡你内在潜能创造力;亦可真诚面对自己 , 观省自己;两人对饮时你不仅要对待自己 , 同时你也要对待对方 。 此时你所用的茶 , 展现的体 , 亦随之变换 。 在整个过程中 , 彼此了解对方的心意 , 并形成默契与感动 , 而此种内在的振动 , 正是再度吸引你投向茶的原动力 。 茶具搭配的主体用 先前我们讨论过饮茶过程中的主体用 , 很清楚的说明了一切外相的呈现 , 若要落实于内在的感动 , 必先明白一切事务终极目地是甚么!『茶具配搭』其实反应出每个人的渴望 , 也是梦想的建构 。 在安排的过程中 , 你对待事务的态度及事务内涵通透程度 , 可一览无遗 。 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冲突、协调;主、客观思维的矛盾处置都可显现生命特质与生活态度 。 缩小范围 , 就茶具的配搭本身以往的经验中 , 会以为冲泡器皿是主人;饮器(就口杯)是客人 。 就外相而言 , 确实是如此 。 但若深省饮茶最终目的是达成一切事务的对待 , 此时就会以为真正的主是来者 , 亦即是以客为尊的前题下 , 茶具配搭的主角便不再是冲泡器皿 , 而是饮器 。 在此 , 因主角的不同 , 茶具的搭配体现自然有不同之呈现 。 至于以何者做为主角 , 应视个人思维之角度 , 无所谓何者对? 何者错的问题 。 在茶的国度里宽广的心胸 , 才是我们真正该学习的课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