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哉,虫茶

湖南城步有个长安营, 居于僻远之深山, 深山自然有老林, 老林自然有清水, 山水俱备, 自然有风景 。 【怪哉,虫茶】长安营之乡, 一村一族, 一族一俗 。 此村为汉, 彼村为侗, 上院为满, 下院为苗, 民族独立为院落, 又交通为乡邻, 风物独具又融会贯通, 自然也就风情特出:此地有风景有风情还有风物, 按道理说, 当成游人如织之胜地;然而不然, 斯养在深闺, 门户稀开, 幽似村姑, 静如处子;虽美其名曰欲以旅游立乡, 然旅游设施皆乏, 这不, 我们一行四五十人, 夜宿此地, 简陋的乡属招待所容不下众客, 只好到老乡家里自寻安宿 。 我所寻宿的老乡是侗家, 住的是吊脚楼, 楼体除青瓦之外, 皆是木板, 木板空灵, 走上去橐橐成韵, 饶有余音 。 主人十分热情, 一进门就端了茶来, 茶色十分殷红, 了无渣滓, 喝了下去, 清香留舌, 甚是讶异, 茶入杯中, 皆有茶叶存焉, 此茶却如雪落温泉, 盐融汤汁, 有中化无, 形化无状, 只是一杯白开水, 顿时一片殷红 。 一杯喝完, 我自个儿到竹筒罐子里去取茶, 又是一讶, 此茶皆是粒, 如油菜籽, 如山胡椒, 一捻, 成为粉末, 与叶无半点牵涉, 忙问主人, “此为何茶?”主人答曰:“虫茶 。 ”主人告我:此茶采自深山, 并非茶树所生之茶叶, 而是隶属灌木的三叶海棠, 长安营山之岭, 遍生海棠, 每年谷雨时节, 村汉村姑皆上山采撷, 成篓成筐地担回家中, 然后倒进水桶或竹筐中贮存, 不揉也不挠, 不晒也不熏, 就那么严封密罩地捂着, 山中气候湿润, 水气氤氲, 所谓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山深处亦沾衣, 因其湿湿春气, 便易生虫, 虫作茧化蝶, 剩留的便是茶了 。 清末光绪年间所修的《城步乡十志》载:“茶有八峒茶, 略可采用 。 亦有茶虽粗恶, 置之旧笼, 二年或数年, 茶悉化为虫, 名曰虫茶 。 收贮经久, 大能消痰化气 。 ”夜间与主人坐, 以茶当酒, 谈兴无边, 人情掌故, 风物景观, 问答往来, 比往常游名山大刹胜意多多, 惬情多多, 始知山不在高, 有仙则灵, 游不在奢华, 有味道则行 。 主人将茶置于桌上, 殷勤撮茶, 一口又一口, 一杯又一杯, 其间几上轮回之所, 肚内污浊泄排一空, 肠胃间皆虫茶之水, 脏腑清洌, 那乘车数百里颠簸十余小时的疲意倦气悉被洗涤, 神清气爽, 聊至子夜犹不思眠 。 次日起来, 意犹未尽, 尚生疑团于心, 《城步县志》所志:“茶悉化为虫 。 ”此语语焉不详, 茶化为虫?听起来怎么像神话呢?主人所言:虫蛾化蝶, 所留为茶, 此话也暖昧不明, 虫蛾在海棠叶堆中滞留之后, 留下了什么成茶呢?难道虫子从叶上爬过了一遭, 就揉搓成茶了?我以此献疑于主人, 主人抿嘴而笑, 笑中十分神秘 。 主人愈笑, 我愈追问不止, 主人拗不过, 说:昨夜, 我确实留了话在肚中没说, 一说, 生怕你喝不下去了, 此茶非叶, 是虫之屎 。 海棠叶采回, 捂在桶中, 数月之后, 桶中生虫, 虫子体圆无毛, 乌黑发亮, 密密麻麻, 遍桶皆是, 悉悉索索, 如蚕食桑, 经月余, 叶子被虫蚕食光尽, 仅留叶柄 。 物皆如此, 有进则有出, 有食则有遗, 待虫成蛾化蝶而去, 桶里箩里都是虫屎, 虫屎圆圆, 颗颗粒粒, 黑黑褐褐, 以竹筛筛之, 筛出来的便是虫茶 。 此茶打听下来有点恶心, 县志上所谓“有茶粗恶”, 粗恶两字初读不知其意, 听闻其制作, 才晓得其所有指, 这仿佛长沙臭豆腐, 闻着臭, 看着丑, 吃着就香 。 主人说:先生爱虫茶, 喝就是了, 莫问来历与出处 。 听得主人此言, 心中确乎不太舒服, 然而喝着又割舍不下 。 主人还讲, 此茶还是贡茶哩, 清代长安营之官僚, 为献媚皇上, 常以此茶孝奉皇上, 谓之“长安贡茶” 。 李时珍之《本草纲目》也曾记载:“此茶装笼内蛀虫也, 取其屎用 。 ”今人说此茶功用甚广甚巨, 谓其清凉生津, 去热消暑, 清心提神, 明目益思, 解毒消肿, 还谓有防癌抗癌之效, 诸般功能, 集于一身, 来历既奇, 效力且神, 该是稀而且贵的罢 。 我问主人此茶多少钱一斤, 主人说, 不贵, 就十五元 。 我忙掏钱欲购, 主人说:“我们这里不怎么卖, 你喜欢, 我送你一些吧 。 ”主人送了我一小包, 怎么不肯收钱 。 此地游人虽少, 然开发亦有多年了, 常有游人游焉, 而其商品意识依然如此淡泊, 古风纯朴依旧如此留存, 真是可叹 。 我也不再推拒, 欣欣然收了虫茶归, 每渴, 置十几粒虫茶于杯, 顿时玻璃杯中一汪彤红, 有气逸出, 小口抿之, 室中有香袅娜, 腹中亦有香缭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