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的传统美学思想溯源

[摘要说明]中国茶文化的传统美学思想溯源 儒释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 , 而儒释道思想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 赖功欧先生在《茶哲睿智》中认为:“儒释道三家都与中国茶文化有甚深的渊源关系 , 应该说 , 没有儒释道 , 茶无以形成文化 。 儒释道三家在历史上既曾分别地作用于茶文化 , 又曾综合地融贯地共同作用于茶文化 。 ”“道家的自然境界 , 儒家的人生境界 , 佛家的禅悟境界 , 融汇成中国茶道的基本格调与风貌 。 ……没有儒释道的共同参与 , 我们今天就无法享受与体味这种文化了 。 ” 林治先生在《中国茶道》中也说:“中国茶道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之一 , 它必然植根于儒、佛、道三教所提供的思想、文化沃土之中 , 吸收融会了三教的思想精华 , 中国茶道才可能茁壮成长并开出艳丽奇葩 。 ”“‘和’便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 。 ” 由此可见 , 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儒释道美学思想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 , 审美精神的确立 , 对茶人人生境界的提升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和作用 。
1. 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与美学理念对中国茶文化审美特质 , 茶人审美情趣的影响 。
“两千多年来 , 这种崇尚自然的思想也已成为中国人思想深处的最高理想境界 , 特别是影响中国人的艺术生活 , 是中国文化东方韵味的本质所在” 。 作为生活艺术化的中国茶事 , 其追求自然的倾向 , 自然也不例外 。 于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 澹然无极而众美”的境界也就成为了茶人的人生追求与理想目标 。
道家崇尚清静无为 , 于自然恬淡中求的生命的延续与超越 。 而茶契合自然 , 采天地之灵气 , 茶性俭而清和、自然淳朴 , 道家认为长期饮茶可使人轻身换骨 , 除却污浊之气 , 又可修心养性 , 有助于修炼 。 因此道家对饮茶十分重视 , 并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崇尚自然”的美学理念 。
中国文人在品茶时寄情山水、忘情山水 , 亲近自然的倾向都与道家崇尚自然的理念有着莫大的联系 。 而且在茶事上的求真、求自然的原则也受到道家“返璞归真”理念的影响 。
而道家的“虚静”思想也潜移默化地与茶之“静”性相通 。 “人们一旦发现茶的‘性之所近’——近乎人性中的清、静、虚、淡的一面时 , 也就决定了茶的自然本性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 成为一种实然形态 。 也就是说 , 决定了一种文化——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出现 。 ” 而茶人需要的正是恰恰就是这种虚静醇和的境界 , 只有这样才能驱除杂念 , “品”出茶中蕴含的精神和“清净虚明”、“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
2.儒家美学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
【中国茶文化的传统美学思想溯源】 “中和”美学思想贯穿整个中国茶道 , 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事的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 , 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二是在待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 , 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伦之礼;三是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茶敬方知深 , 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仪 。 裴汶《茶述》指出 , 茶叶“其性精清 , 其味浩浩 , 其用涤烦 , 其功致和 。 参良品而不混 , 越从饮而独高 。 ”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谈到茶之功效时说:“至若茶之为物 , 擅瓯闽之秀气 , 钟山川之灵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