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帮由来
资水古称益水 , 又叫蚩尤江 。 据新化县梅山文化研究协会考证:安化思游区域留下了部分与蚩尤有关的史料、遗存和风俗 , 该地地名以“蚩尤”而命 。 后来 , 因避讳而改成谐音“思游” , 一直沿用至今 。 蚩尤部落联盟为了战争的需要引进优良马种并大量繁殖 , 以供运输和骑兵作战之需 。 此为安化及古梅山地区养马的起始阶段 。
在安化置县(1072年)以前 , 据史料记载 , 周显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灭吴 , 勾践子孙为逃避楚王的逼害 , 改姓梅 。 汉高祖五年 , 吴芮封为长沙王 , 梅随之来到湖南 , 以益阳梅林为家 , 在安化新化一带繁衍生息 , 势力逐渐壮大 。 后因长期征战 , 官兵围剿 , 人马溃散 , 东晋南北朝时期 , 梅山越人大批北迁皖鄂交界山区 , 留居梅山一带的越人大为减少 , 至隋唐时逐渐与当地汉人融合 , 再不见史籍 , 那时马便是他们作战及生活的日常交通工具 , 马帮便由此遗留至今 。
还据资料记载 , 洞市亦有红公的传说 , 红公乃当年李闯王部下 , 生就一幅红脸 , 被称为“红公” , 起义失败后 , 不满朝中统治 , 隐姓埋名在今洞市响铃坡一带立寨为王 , 杀富济贫 , 深受百姓爱戴 , 康熙年间被破 , 当时 , 他们的交通与运输的工具仍然是以马为主 , 史称红公寨 。
二、马帮在梅山土著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地位
安化、新化、冷水江、邵阳、隆回古称梅山 , 其中安化为梅山中心 。
土著居民多苗、瑶 , 侗族是蚩尤南方原始部落联盟的重要一支 。 蚩尤兵败后 , 大本营的土著居民仗着山势险峻和民风剽悍 , 不服朝廷 , 不通中国 , 但为了自身生存和生活所需不得不与外界尤其是生产力发达的中原地区通商贸易 。 用本地的茶叶、桐油、茶油等特产与中原及沿海地区交换食盐、布匹等生活日用品 。 而当时商品最便利的运输工具是马匹 。 蚩尤战时留下的军用马匹便成为民用的商贸运输工具 。
宋神宗年间 , 朝廷派军镇压梅山南蛮 , 大小战事数百起 。 梅山人民一次次用步兵和骑兵粉碎了朝廷的镇压 , 马匹在战时大多服务于战事 。 朝廷最后一次杀梅山人5000余众 , 血流成河 , 梅山土著居民几乎全迁湘西、贵州等地 , 马匹也随之迁移 。 明朝初期 , 洪武帝“血洗湖广” , 省内繁华地区的居民纷纷迁往深山老林的梅山地区 , 而迁来者鲜用马匹工具 , 致使梅山马匹的数量日渐减少 , 养马进入低谷时期 。
后来 , 随着“茶马古道”的形成 , 马帮发展冲出了低谷 。 清末至民国年间 , 由于印度等国广兴茶园 , 英国等列强打压排挤中国茶叶 , 从而使安化和国内茶叶及贸易由兴转衰 。 马帮运输业务锐减 , 马匹数量也越来越少 。 民国末年 , 只有少量地主、乡绅养马 , 专作代步之用 。
三、“茶”与“茶马古道”
安化素称茶乡 , 产茶历史悠久 , 唐宋时期 , 茶叶产量誉甲天下 。 明时期 , 所产“云雾茶”、“芙蓉茶”驰名中外 , 成为朝廷贡品 。 明嘉靖年间创制黑茶远销西北诸省 。 到16世纪 , 安化黑茶取代四川茶叶 , 居全国领先地位 。 万历二十三年 , 当局颁布《黑茶章程》正式定为远销西北的官茶 。 清咸丰四年 , 粤商来县制作红茶 , 成为湖南红茶的代表茶 , 称“湖红” , 与安徽“祁红”、福建“建红”鼎足而三 , 成为中国正宗红茶产品 , 畅销欧美各国 , 俄英等国茶商有“无安化字号不买”之说 。
自此 , 运输茶叶的船只、马队格外繁忙 , 养马之风渐兴 。 从资水的唐家观 , 经江南、陈王、洞市 , 至新化 , 为了方便马帮运输茶叶等商品 , 商家集资修建了数百里的青石板茶马专道 。 现存于江南至洞市黄花溪老路的青石板古道 , 便有数段长达几华里 。 尤以黄花林场腰子界的一段保存最为完整 。 陈王次庄至山口一段、洞市老街一段、永锡桥一段居其次 。 黄昏不妨与友人结伴同游洞市老街座子坳一段 , 尽情领悟乡村的古韵静谧 , 茶马古道的历史沧桑 。
推荐阅读
- 晚上喝安化黑茶助消化助睡眠
- 四川猪儿粑的做法 猪儿粑怎么做
- 四川内江滑肉的做法 滑肉怎么做
- 四川坛子肉的做法 四川坛子肉怎么做
- 四川泡椒牛肉的做法 最正宗的做法
- 四川清蒸酥肉的做法 清蒸酥肉怎么做
- 四川臊子肉的做法 原来是这样做的
- 四川炒臊子正宗做法 原来是这样做的
- 四川特色菜 四川特色菜是什么
- 四川干锅做法 快来试试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