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凤冈打工农民返乡种茶热

随着凤冈茶叶知名度的不断扩大 , 凤冈锌硒茶叶已进入了全国200多家高级宾馆 , 茶叶价格持续上涨 , 销路看好 。
发展茶叶政策好
今年 , 贵州省委、省政府把茶叶产业作为继烟、酒以后的第三大农业产业来抓 , 在全省范围内拟建500万亩优质茶园 , 遵义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打造100万亩优质茶园 , 凤冈县委、县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直接投入茶叶产业发展 , 连续5年投入 , 并将国家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的项目资金近1000万元 , 投入到8个茶叶专业镇村 , 对新发展茶园的农户每亩补助150元 , 对发展500亩以上的茶叶种植大户 , 在茶叶基地实行水电路三通 。 县里聘请37名茶叶“乡土人才” , 脱产进驻茶叶产业乡镇 , 进村入户和到田间地头指导帮助农民种茶增收 。 为让更多的人参与茶叶产业发展 , 县里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带薪留职发展茶叶基地 , 全县上下掀起了投资种茶的高潮 , 涌现出干部职工投资建园 , 20多家外地客商来凤投资发展茶园良好 态势 。 同时 , 新建、永安、绥阳等乡镇还向在外务工农民写信 , 鼓励他们返乡种茶 , 致富增收 。
从贵阳市打工回来的朱俊植说 , 他每月工资在1500元左右 , 一年要回家好几次 , 两头牵挂 , 两边花钱 , 到年底腰包里就剩不下多少钱了 。 如今 , 家乡发展茶业 , 于是回家栽了10多亩茶叶 。 在茶园里套种辣椒、黄豆等经济作物 , 每亩收入2000元不成问题 , 不比在外打工收入差 。
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 , 在外打工农民收到地方政府信件和从网上看到发展茶叶的消息后 , 纷纷带着资金、带着新观念、带着技术回乡创业 。 仅新建乡返乡发展茶叶的打工人员就达200余人 , 绥阳镇金鸡村返乡发展茶叶的打工人员人员100余人 。 他们回到家乡后 , 用自家责任地和承包别人荒坡荒田荒地 , 发展优质茶园 , 带头种茶致富的场面随处可见 , 仅长碛寨村民组就新发展茶园1500余亩 。  
齐心协力打造茶叶品牌
为积极探索和推广“猪—沼—茶—林”生态循环经济建园模式 , 提高茶叶的内在品质 ,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 提高森林覆盖率 。 全县以发展沼气池建设为突破口 , 挤出资金对建沼气池的农户进行补助 , 使全县沼气池建设达2万余口 , 现正以每年7500口的建设进度稳步推进 。 积极组织参加各级举办的茶事活动 , 并在《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等媒体上进行宣传 , 营造人人谈茶、喝茶、论茶的良好环境;组建茶叶办和茶叶协会 , 投入资金保障 , 出台茶树育苗、茶园建设、基地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生产、加工企业、市场建设和开发、品牌打造、文化和人才开发等8个方面50条优惠政策 。 按有机、绿色、无公害的标准生产、加工 , 提高茶产品内在质量 , 保证食品安全;按市场规律和政策 , 重点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 , 带动整个茶叶发展 , 减少和避免风险;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凤冈特色的“寸心草”公共品牌;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核心基地 , 带动农户发展茶园 , 规划建设茶产业带、专业镇、重点村、示范户来扩大规模、推动加工、支撑品牌 , 赢得市场;按“企业+协会+基地”的模式进行标准化生产 , 提高效益 。
“富锌富硒”茶在获得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 , 今年10月 , 县里组织农业局、茶叶办和省茶叶协会撰写了《凤冈锌硒乌龙茶》地方标准 , 11月《凤冈锌硒乌龙茶》地方标准通过专家评审 。 省里将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发布 。 2004年 , 凤冈2847亩21块有机茶基地和三间茶叶加工厂获国家环保总局认证颁证后 , 今年 , 又组织7家企业申请了5881.5亩23块有机茶基地和一家茶叶加工厂 , 并顺利通过有机评审 。 县里对来凤投资建优质茶园的客商 , 在茶园基地实行水电路三通和茶水配套工程 , 对投资商建茶叶加工厂 , 帮助进行厂房选址、土地协调 , 完善水电路等相关配套设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