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茶的关键技术

【退耕还茶的关键技术】    近年来 , 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业生态的破坏 , 土地耕作层逐渐变浅 ,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 制约了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 农业结构调整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切入点 。 茶叶是信阳市农业的资源优势 , 按当前的种植水平 , 每亩茶园收益是粮食作物收益的3倍 , 且收益稳定 , 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市场波动的冲击较小 。 种植茶叶还是增加绿化面积、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的有效途径 。 当前 , 结合国家提出的“退耕还林”工程 , 在生态环境适宜、市场允许的条件下 , 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 , 适当发展一批新茶园 , 将一部分低产田改造为高标准茶园 。 在改种茶园建设上 , 要严格把好技术关 , 确保新茶园的建设质量 。 关键技术措施如下:      土壤检测 种植常规农作物的土壤普遍施用过农药、化肥 , 大都已造成土壤污染 。 因此 , 应对退耕还茶的土壤进行检测 , 并根据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改良 , 力争达到无公害种植的土壤标准 。       土壤改造 对于常规耕地 , 尤其是水稻田 , 要进行深挖翻晒 , 风化一个冬天 , 再进行抽槽 , 槽深约1米 , 宽70~80厘米 , 填足有机肥 , 表土回沟 。 同时 , 园地四周和园内要深挖排水沟 , 防止园地积水使茶树烂根 。  
选择良种 农业部提出今后发展新茶园和换种改植 , 要用无性系良种以逐步实现我国茶园无性系良种化 。 信阳市茶树良种工作落后 , 与国内外其他茶区相比差距很大 , 所以我们要抓住这次退耕还茶的机遇 , 发展无性系良种园 , 改善茶树品种结构 , 提高茶叶品质和单产水平 。       合理密植 茶树种植 , 不但要发挥其个体优势 , 还要发挥其群体优势 。 信阳茶区是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区域 。 茶树适当密植和矮化 , 有利于提高抗性 , 但要掌握到不影响个体优势的发挥 , 不能过密和过矮 , 一般控制在每亩2000~3000丛 , 每丛2~3株 , 树高70~80厘米左右 。       生态化建设 根据茶树系统发育的特点(即喜阴好湿) , 人工创造生态环境 , 使茶树得到适当的遮阴、合理的光照、充足的养分 , 保证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 茶树的种植按照上—中—下三层结构配置生态位(少量高大树木 , 每亩8~10棵 , 适当密植茶树 , 合理间作中草药、豆类、花生等经济作物) , 合理利用空间和时间序列 , 获得高效益 。 茶园周围种植蜜源性植物 , 供天敌栖息或作为防风林 。 由于多成分、多物种的组合 , 相生相养 , 相生相克 , 达到控制病虫害和保持生态平衡的目的 。       搞好管理 发展茶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 一定要重视管理工作 , 搞好幼龄茶园防旱、防寒、防冻及水肥管理 , 保证发展一批成园一批 , 发展一块合格一块 , 建成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符合现代要求的良种化、园林化、生态化茶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