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峰入羊楼 , 茶香绕凤丘 , 古韵珠洞晓 , 月旁石人瘦 。 ”一首古诗点出了羊楼洞明清古镇茶香缭绕的美妙意境 。 古镇坐落于赤壁市区西南26公里的松峰山中 , 为湘、鄂、赣三省交界之要冲 , 明清之际系赤壁六大古镇之一 , 为松峰茶原产地 , 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 。
作为茶马古道的源头之一 , 自唐太和年间皇诏普种山茶起 , 本地就开始培植、加工茶叶 。 也是自那时起 , 羊楼洞黑茶加入国家茶马交易 , 通过大唐安西都护府翠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销往西亚和欧洲 。
宋景德年间 , 羊楼洞黑茶销售比唐时翻了一倍 , 黑茶深受西伯利亚和西域大草原上游牧民的欢迎 。 据说 , 湖北美女王昭君奉旨出塞 , 随身带去了湖北的茶叶 。 长期食用牛羊肉的蒙族人饮茶后 , 顿感神清气爽 。 此后 , 牧民饮茶在万里草原渐成风尚 , 以至“宁可三日无粮 , 不可一日无茶” 。 宋代曾一度以砖茶作为通货与内蒙进行茶马交易 。 “一斤易一羊 , 十斤易一牛 , ”可见茶叶在当时的珍贵与身价 。 到了明清两代 , 中国边境城市恰克图(今俄罗斯境内)成为羊楼洞砖茶边贸的重镇 , 洞茶飘香万里大草原 。
明嘉靖初时 , 本地制茶业已相当发达 , 集镇随之而兴 。 明清时期羊楼洞达到鼎盛 , 用万般来朝形容其辉煌一点不为过 。 她还声名远播 , 有过外贸出口基地的荣耀 。 在俄罗斯出版的世界地图上 , 没有汉口(武汉市) , 却有羊楼洞的赫赫大名 。
【尘封已久的砖茶古镇】极盛时羊楼洞古镇有茶庄200余家 , 人口近4万 , 古镇有五条主要街道 , 百余家店铺 。 “洞茶”远销海外 , 为“中国大茶市” , 誉称“小汉口” 。 到了清道光年间 , 有英、德、日、俄等国商人竞相于此办厂制茶 , 国内晋、津、沪茶商亦蜂拥而至 , 一时成为闻名国际的茶市 。
值得羊楼洞人自豪的是 , 在全国千百种茶叶中 , 只有羊楼洞的茶叶两次得到皇帝与领袖的关爱 。 第一次是朱元璋的军士征战沙场时 , 普遍染病 , 因羊楼洞籍军士随身所带茶叶而祛病康复 。 朱元璋登基后 , 赐名羊楼洞茶为“松峰茶” 。 第二次是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时 , 送给斯大林的礼品茶就是“松峰茶” 。
在所有的砖茶种类中 , “川字号”砖茶是羊楼洞的专利 。 川 , 寓意为水 。 当年羊楼洞人用观音泉制成的青砖茶深受蒙族人民的钟爱 , 羊楼洞人因此为了彰显泉水之功 , 在茶砖上凸印“川”字 。 晋商和外地茶商在这里建有数十个茶叶加工厂 , 当时就出现过“长盛川”、“巨盛川”、“三玉川”等“川”字号茶 。
茶叶街是古街的三大街道之一 , 主要经营茶叶 , 街道两旁古建筑为砖木结构 。 古街形成于明末清初 , 盛行于清道光至咸丰年间 , 最盛时有茶叶加工作坊和茶庄、钱庄100多家 , 人口达4万余人 , 美、英、俄、德、日等国商人竞相在此制茶办厂 , 主要出产砖茶、米砖茶、红砖茶等 , 年出口价值白银一千五百多万两 。
推荐阅读
- 茶马古道探究
- 普洱茶在香港的发展
- 细数古代茶叶的发展
- 绿萼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 蘑菇怎么种植
- 斑马芦荟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 大花犀角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 黄金菊的养殖方法
- 黄金菊和茼蒿菊的区别
- 榉树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