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辨方向 , 我也需要时不时顺着木梯子爬上去探头望望 , 以便确认自己大致区域 。 顺势向下 , 越往江边走 , 越是明白盐井产盐的真正奥秘 。 原来 , 在澜沧江这段不长的河谷里 , 靠近水边有很多天然的盐卤泉眼 , 卤水不断地从岩缝中流出 。 靠近江水的泉眼被筑起数米高的像倒扣着的水缸一般的石墙 , 用以防止夏天暴涨的江水淹没;稍高一些的泉眼则顺岩石地形凿开规则不一蓄水潭 。 所以 , 盐井的制盐工艺其实比较简单:将泉眼中冒出的卤水分各级盐池蓄水存放 , 将盐架上用细土打平夯实后 , 将卤水注入 , 等待阳光和风将水分蒸发掉 , 就可收获结晶的盐 。 它不同于巴蜀自贡的井盐 , 需深钻卤井、耗时费力;也不同于海盐依赖海潮 , 质地又远胜于池盐、砂盐、崖盐和石盐 。
每年的3月份到6月份是澜沧江畔桃花盛开的时候 , 也是制盐的黄金时间 。 此时晒出的盐品质最好 , 称为“桃花盐” 。 听说上好桃花白盐大约每100斤可以卖到100元 , 而质量低红盐大约为35-55元 。 古时候 , 盐井的盐不是直接销售 , 而是以物易物 , 价格随行就市 , 好的时候一斗盐换一斗青稞 , 便宜的时候三斗盐换一斗青稞 , 另外 , 一至两斗盐还能换一斤酥油 , 三斗盐能换一斗奶渣 。 盐井盐的销路也渗透到整个青藏高原的东部南部 , 除相近云南的德钦、香格里拉等地 , 还销往西藏的昌都地区和四川巴塘、理塘、康定等地 。 尤其是牧区最喜欢盐井的盐 , 据说牲畜吃了身体健壮有力 。
盐卤不是澜沧江唯一的恩赐 , 卓玛歌中的温泉就在盐井上游不远的曲孜卡乡 , 泉眼有108眼 , 高达80度水温的暖流从石缝中涌出 , 给予人们祛病消灾 , 安神解乏的馈赠 。 前往曲孜卡时 , 从214国道的高处回望盐井所在的峡谷 , 河谷两岸还有一大片村庄和青稞田 , 郁郁葱葱恬静安详 , 背后层层叠叠的盐架依稀可见 , 滚滚的澜沧江水川流其间 , 给予了这片宝地永不停歇的脉动 。
盐井的产盐历史始于何处 , 已经没有确凿的考证 , 资料中只是这样描述:早在唐朝时期盐井就有晒盐的历史 , 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 。 在古人类学研究中 , 认为澜沧江峡谷为早期青、甘氐羌部族向南迁徙至云南的通道 , 也许正是迁徙途中羌人俯身以岸边泉眼解渴才偶然发现了这块天然的盐卤丰产宝地 。 不难想象 , 在这片高原上 , 发现了自流的卤水无疑就是淘到了金子 。 于是 , 人们就在这里架棚晒盐 , 并越聚越多 , 村寨出现了 , 农田出现了 , 大批的盐被骡子驮出山 , 换回富足的生活物资 。 今天 , 藏族和纳西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 共同传承古老的制盐工艺 。
在澜沧江谷底温润的沙土上 , 到处布置有成片成片的葡萄架 , 本不该生在高原的葡萄和葡萄酒酿制方法是18世纪中叶随法国传教士一同传到这里 , 使澜沧江河谷的当地居民也能酿出上好的法国口味的红葡萄酒 。 今天 , 芒康建有现代化的葡萄酒厂 , 每年可采购消耗100万公斤以上的本地葡萄 。 由于原料和酿造技术都与法国“波尔多”一脉相承 , 故味道纯正 , 声名远播 。
推荐阅读
- 东方茶道文化的基本精神
- 紫泥清韵的历史意义
- 茶马旧道上的平易近俗村——束河
- 民国时期 他们眼中的普洱茶
- Excel表格中的数字如何对齐
- PPT 2019如何调节图片填充艺术效果的虚化半径
- 万兴喵影filmora如何给视频添加自己的音乐
- word文档怎么插入打勾的复选框
- 哈士奇吃多了吐了怎么办
- 美丽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