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六大茶山和其他一些产茶区的少数民族 , 均以茶作主要经济来源和物与物相换的对象 , 所以几乎处处种茶 , 户户卖茶 , 马帮塞途 , 商旅云集 。 据考察 , 这一时期每年约有马帮五万匹于春秋二季来回于滇南、滇西及越南、缅甸、老挝等地运输茶叶 , 随着茶叶运输的繁忙 , 客栈、食馆、商店也应运而起 , 生意兴旺 , 第三产业在交通沿线发展起来 。 往来于思茅普洱地区的马帮运输有几条干线 。
【经历了中国风风雨雨上千年的茶马古道】其一 , 由下关经顺宁(现:凤庆县)、临沧市云县、临沧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乡、双江县运输勐库茶、凤庆县茶至下关加工为沱茶 , 每年约有驮马4—6千匹驮运 。 其二 , 由蒙自向西至临安(建水)、石屏县 , 往南至城抵西双版纳 。 其三 , 以玉溪为起点 , 经石屏、元江、磨黑至普洱思茅 。 海关的设立也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运销 。 清光绪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895年6月21日) , 清政府与法国在北京签订《中法商务专条》 , 其中第三条规定:“议定云南之思茅开为法越通商处所 。 ”光绪二十三正月初三日(1897年2月4日) , 英国又强迫清廷在北京订立《中缅条约附款十九条》 , 其中第十三条规定“将在思茅设立英国领事官驻扎 。 ” , 根据上述条款 , 1897年1月2日 , 法国在思茅建立了海关 。 1902年5月8日 , 英国在思茅建立海关 。 据海关统计 , 自民国元年巨民国十二年(1912-1923)经由思茅海关出口的红茶 , 价值白银110210两 。
思茅普洱区在历史上的盐茶马道 , 是伴随着盐茶的生产、运输、销售而兴起的 。 据光绪《普洱府志》载 , 普洱茶早在唐代就已行销西番 。 其卷十九《食货志》载:“普洱古属银生府 , 则西番之用普茶 , 已自唐时 。 ”宋代时已开始有茶马市场 , 以茶易马 。 元代时茶叶已成为边疆各族人民相互交易的重要商品 。 到明朝时 , 谢肇制已经在《滇略》中有“士庶所用 , 皆普茶也”的记载 。 万历年间 , 在普洱已设官管理茶叶贸易 。 据考 , 历史上普洱茶运销量号称10万担以上 , 清顺治十八年(1661) , 仅从普洱运销西藏的茶叶就有三万驮之多 。
“清代中叶 , 清政府已在普洱府和思茅厅增设茶局 , 商人经营茶叶要向官方领取茶引”(即执照) 。 雍正七年 , 清政府在攸乐山设“攸乐同知” , 统兵五百防守山寨 , 征收茶捐 , 当时每年约有马帮一千余驮运茶叶 , 然后转运普洱府加工精制 。 由于瘴疟流行 , 乾隆元年(1736) , 清政府将攸乐同知移往思茅 , 改称思茅同知 , 从此思茅又成了普洱与西双版纳之间的茶叶中转站 , 思茅也因“普茶远销”而繁荣起来 。 从道光至光绪初年(1821-1876) , 思茅城商旅云集 , 市场繁荣 。 年有千余藏族商人到此 , 印度商旅驮运茶、胶(紫胶)者络绎不绝 , 滇南商道已成为一条“茶叶商道” , 印度、缅甸、暹罗(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各国 , 均有商人来往于西双版纳和思茅、普洱之间 。 这时期的普洱茶马道异常兴盛 。 清人檀萃《滇海虞衡志》中云:“普茶名重于天下 , 此滇之为产而资利赖者也 。 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 , 茶客收买运于各处 , 每盈路 , 可谓大钱矣 。 ”
推荐阅读
- 中国十大名茶之西湖龙井
- 浅谈茶馆的功能与茶馆文化
- 令人惊奇的小常识_令人惊奇的英文单词
- 奥达猎犬吃多了拉稀怎么办
- 怎么判断奥达猎犬得了什么病
- 生活常识题500道有奖问答
- 蜂蜜黄油烤吐司
- 杏仁蔓越莓牛轧糖
- 朱厚照玩十几年明朝都没事,为什么胡亥玩三年就把秦朝搞亡国了?
- 一 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