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前后十年的我国茶叶加工业( 三 )


       1980年 , 日本研制成功茶叶罐装饮料 , 1981年生产480吨 , 1994年即发展至278万吨 , 产值达4000亿日元(合240亿元人民币) , 市场占有率为21.8%  , 人均消费量达22.3升 。
       美国自1990年以来兴起即饮茶 , 已开始深入家庭 , 发展很快 , 1994年的销售量达200万吨 , 金额达25.5亿美元 。 欧洲发展亦很迅速 , 其中德国、瑞士、意大利发展很快 , 估计2000年欧洲即饮饮料亦可能超过200万吨 , 据不完全统计 , 欧美及日本、中国(含台湾省) , 1994年即饮或冰茶产量796.7万吨 , 产值在60亿美元以上 。
       我国速溶茶生产始于七十年代初期 , 中国茶叶进出口总公司曾倡导、鼓励、帮助过这一茶叶新事物的发展 , 由于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原因 , 停步不前 ,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 , 随着改革开放 , 又新建了一批厂家 , 但缺乏技术指导 , 缺乏正确的市场导向和行业之间的协调 , 产品相互压价出售 , 给国际商家有机可乘 , 乘机低价购买 , 这一高利产业在多数厂家 , 只获求生存的微利 。 茶叶集团应面对这一严峻的事实 , 对全国近百家小厂予以吞并、择区、择厂进行技术改造 , 增加部分设备 , 生产速溶茶、冰茶、浓缩茶汁 , 增加厂房另设茶多酚生产线 , 兼制茶多酶和儿茶素 , 迅速占领国际市场 。 也应发展单体儿茶素研制 , 有资料介绍(+)C , 10mg报价2160日元 , 而10mg(-)CG , 则为36000日元 。 虽然市场需求不大 , 但作为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 , 适量的生产非常必要 。 此外 , 与医药业共同研究茶的主要成份药用价值 , 与化妆业共同研究茶的化妆品开发 。 最近日本茶叶消费有新的创意 , 由单元一的饮茶引伸到吃茶、穿茶 , 从而勾勒出“四位一体” 。 吃茶:各种茶点心;穿茶:茶提取液染印的内衣、内裤、袜子及毛巾 , 以防皮肤病或细菌性感染;请茶:茶汁添加剂 , 贴墙布(纸) , 窗帘 , 涂料、清洁剂、消臭剂、防腐剂 , 空调滤板以及清洁空气 。 把茶多酚作为油脂和食品的抗氧化剂 , 前景更为宽阔 。
       采用现代科技管理 , 建成国际先进的集团公司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世纪 , 科学技术的贯彻和现代化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 对于茶业 , 我国不仅只高举茶的祖国、璨烂的茶文化的光环 , 而要脚踏实地 , 以我们产品创新、加工的质量、管理的水平和雄厚的经济实力 , 向世界展示我们是茶业大国 , 茶业强国 。 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十年之后 , 衡量贫富的尺度将是教育” , 我们有完整的茶叶科学研究体系 , 有世界独有的茶学本科专业 , 我国高校中有10个茶学专业(茶学系) , 还有高层次的硕士、博士培养点和博士后研究流动站 。 专业集团应将科教工作纳入到重要工作范畴 , “科教兴国”的体现就是“科教兴茶” , 人的素质上去了 , 研究成果出来了才有茶业的兴旺 。 教学、研究单位要把企业集团的主要产品开发和市场信息作为研究和人员培养的内容 , 突出解决生产上出现的难题的同时 , 也要做些顶尖级的理论研究和高科技开发 , 以提高我国茶叶科研教学的实力水平 。 此外 ,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 吸取众国之长 , 补已之短 。 只有具有强大的研究体系 , 人才培训的企业 , 才是有真正发展后劲的企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