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条路 , 从远古走到现在 。 有一根线 , 拴起过去和未来 。 ”它就是茶马古道 。 茶马古道是贯穿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 , 由于滇川向西藏输入的物资以茶叶为大宗 , 以马帮为运输工具 , 因此这条商贸通道被后人称为茶马古道 。 据专家考证 , 茶马古道兴起于唐宋 , 繁荣于明清 , 兴盛在民国 , 衰落于20世纪50年代 。
【临沧茶随古道兴衰起落】茶马古道包括了各地客商来云南茶区收购茶叶的很多条古道 , 它连接了包括临沧、西双版纳、思茅、德宏等主要产茶区 。 广义的茶马古道穿越整个青藏高原 , 之后又延伸进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 , 直抵西亚、西非红海岸 , 学界称之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中国古文明传播的国际通道” , 与享有盛誉的“丝绸之路”相提并论 。
临沧 , 作为这条悠悠古道上的一条支流 , 其茶产业尾随着古道的兴衰起落而生息发展 。
明清“普洱茶名遍天下”临沧茶产业进入鼎盛时期
明人谢肇淛在《滇略》中有“士庶所用 , 皆普茶也”的记载 。 1744年 , 普洱茶被清朝廷列为贡品 , 同时普洱茶在一夜之间 , 就成为了进贡中的新宠 。 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写道:“普洱茶名遍天下 。 味最酽 , 京师尤重之 。 ”更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宫廷美谈 , 同时为了配合贡茶的质和量的控制 , 明文规定“贡后方许民间贩卖” 。 这时 , 普洱茶已风靡了全天下 。
据史料记载 , 康熙四年(1665年) , 云南北胜州(今丽江市永胜县)设立茶马市场后 , 凤庆茶叶产品开始流入丽江 。 丽江是茶马古道进入西藏的最重要的一个通道 , 因此可以说 , 临沧茶叶由此开始大规模进入古道马帮 。 也就是在明清时期 , 普洱茶的种植、加工进入鼎盛时期 。 史书载:清道光至光绪初年(1821—1876年) , 每年有千余藏族商人到云南 , 印度商旅驮运茶、胶(紫胶)者络绎不绝 , 印度、缅甸、暹罗(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各国 , 均有商人来往于这条商路 。 这时期的茶马古道异常兴盛 。 而临沧茶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 也正是在明清时期——“普洱茶名遍天下”的时候 。
19世纪末 , 云南全省茶叶销量达到1500吨 。 临沧的茶叶种植也在明清时候达到高峰 。 双江的“勐库”大叶茶始种于光绪二十五年;凤庆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 知府琦璘大力倡导 , 每户发茶籽一碗在凤山种茶 , 很快凤山各处布满茶林 , 并进而发展成为云南产茶最多的县 。 双江和凤庆很快成为下关茶厂加工沱茶、边销紧茶的重要原料产地 。 新茶区的大量涌现 , 使云南茶在1937年迎来一个黄金时期 。 全年共产茶4800吨 。 1940年 , 滇茶销藏达到高峰 , 年销1500吨 。 在此之前的1939年 , 滇茶出口也达到了高峰 , 年出口1600吨 。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 临沧茶产业迎来了辉煌鼎盛时期 , 改写了云南只生产普洱茶的历史 。
1938年抗战时期 , 为生产红茶出口换取外汇支援抗战 , 当时国内最好的茶叶专家之一冯绍裘先生受中国茶叶公司派遣 , 千里跋涉来到大后方 , 寻找上等茶叶试制红茶 。 他来到云南茶区凤庆后 , 激动异常地发现凤庆的大叶种茶类似印度的阿萨姆种 , 极宜制造红茶 。 于是采凤山茶园鲜叶试制红茶成功 , 开创了云南红茶的千秋大业 。 冯绍裘先生在凤庆创制的滇红工夫茶 , 一时间赢得了具有“祁门红茶之香气 , 印锡红茶之色泽”的美誉 。 当年 , 首批成箱300多担滇红茶 , 经香港富华公司转销伦敦开始 , 以滇红茶为代表的临沧茶叶就一直成为我国质量好、竞争力强、享有盛誉的出口产品 。
推荐阅读
- 茶马古道上的“天村”引来众多游人
- 茶文化旅游地图:神秘的茶马古道
- “茶叶之乡”安化-茶马古道
- 茶文化旅游地图:普洱茶马古道
- 茶马古道上看动人山水
- 茶马古道上的女编织手
- “茶马古道·走向西藏”筹款目标超额完成
- 豆沙镇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 茶马古道中的山水
- 茶马古道·走向西藏筹款活动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