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古道,踽踽而行

您是否看见过大明宣德年间的工匠们奉皇命耗费毕生精力制造的祭祀铜香炉?您是否欣赏过唐伯虎生花妙笔之下价值连城的《海棠春睡图》?您是否曾经亲手触摸过凝如脂润若玉的官窑瓷器?可能您曾经和这些文物有过一面之缘, 但是, 您是否想象得到, 有一样古董却真真正正地存在于您的生活中, 这, 就是可以喝的古董——茶 。
北京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同时拥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和蓬勃清新的朝气 。 在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的亚运村, 就深藏着一家古董城, 一个名为“古道行”的小茶坊就坐落在这座静静的古董城里面 。
穿过熙熙攘攘的大街, 走过热闹拥挤的小巷, 我来到了这座远近闻名的古董城 。 踩在洋红色的仿大理石地板砖上, 看着身边这些各色古玩, 感觉时间仿佛在瞬间静静地被冻结住了, 进入到了一个静止的时光隧道里面, 一件件古董似乎还留有祖先的气息和感情, 转过头一个硕大的珐琅时钟却提醒我时间的纪元已经指在了21世纪 。
循着宽阔的楼梯, 我登上古董城的二楼, 三转两转, 见到了古道行金黄色的宋体大字招牌——“能喝的古董” 。 一踏进门, 就感觉一股茶叶的清新香气沁人心脾, 整个茶坊的墙壁上都放置着各种各样的普洱茶饼, 一面墙上悬挂着一副墨宝上书“兰风梅骨”四个清瘦有力的大字, 下面一块铺着藏青色蜡染大花的楠木小茶几上面整齐地摆放着茶具, 中间一张小桌边正坐着茶坊的女主人——吴建丽经理 。
初见吴经理这个温文清秀的江南女子, 我即联想到了茶坊墙上所书的“兰风梅骨”四字, 如果用来形容人, 那就非她莫数了 。 吴经理正点着一个精巧的细陶瓷绛紫大花的小香炉, 而她所添加的香料却是一杯浓浓的普洱茶 。 热情的她邀我坐下后就把香炉上那盅芳香四溢的普洱茶端到了我的面前, 这才知道, 这个小巧的香炉已经被聪明的女主人设计成了一个茶炉, 不禁暗暗佩服吴经理的慧心独具 。
作为一个茶坊的老板, 她有对茶艺自己独到的见解 。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茶艺作为一种国粹被追捧得高高在上, 而各个高档茶楼都纷纷打出茶艺的招牌 。 于是一壶茶的价钱被抬高到了一个寻常百姓无法问津的高度, 而茶艺, 茶艺馆在百姓眼中都只是有钱人附庸风雅的消遣 。 吴经理认为, 真正的国粹, 真正的茶艺不应该仅仅存在于茶艺馆里而是应该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让每个喜欢茶的人都能了解如何科学饮茶, 如何能泡出最好的茶, 了解茶叶的故事, 茶叶的知识 。 她还向我透露了另外一个心愿, 也是作为一个爱茶人最大的心愿, 那就是希望能够有朝一日, 人们对于茶文化的重视程度能够提高到成为每一个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到那个时候, “茶”才真正成为了深入民心的“国饮” 。 她和我谈起了她组织的俱乐部, 针对的都是这些爱茶人, 专门为这些茶迷、茶痴提供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而创立 。 每当看到有那么多和她一样热爱茶的人坐在这个古意盎然的小茶坊内以茶会友时, 她总是能够感到一种由衷的欣喜和兴奋 。 毕竟, 为这她付出了许多心血和不曾间断的努力 。
作为一个茶叶经销商人, 她有她自己的生意经 。 自从1999年底在浙江杭州茶产业论坛上接触了茶艺, 这位生意人就执著地走上了茶叶经销的道路 。 从浙江、江西原产的有机茶到现在满室的普洱, 从马连道到古董城, 这条并不平坦的道路她却走得四平八稳 。 问她经销成功的秘诀, 吴经理坦诚地说:“我不会做生意, 如果非说有什么窍门的话, 那也就只是凭着‘实在’二字 。 ”在她的生意经里面, 成本加上适当的利润就是售价, 所谓“适当”的衡量标准就是一般市民能够承受得起, 而这, 也符合 了她经营茶的初衷——让好茶叶能够走进寻常百姓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