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具体说是唐代中期以后, 在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 是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代 。 史称“茶兴于唐”或“盛于唐” 。 在唐一代, 荼去一划, 始有茶字;陆羽作经, 才出现茶学;茶始收税, 才建立茶政;茶始销边, 才开始有边茶的生产和贸易 。 一句话, 直到这时, 茶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中, 才真正成为一种显著的生产事业和文化 。 因此, 本节在着重介绍唐代茶业发展的同时, 对茶文化的某些建设、发展, 也附带作些剖析 。
茶禅的相互吸收和促进
我国茶业为什么到唐代一下就兴盛起来呢?学术界有不少分析, 如台湾朱重圣先生就归结为这样几个原因:交通发达, 运销便捷;陆羽《茶经》, 直接鼓吹;僧道生活, 间接刺激 。 这也代表大陆一部份学者的看法 。 这三点, 特别是交通条件, 无疑都是唐代茶业蓬勃兴起的重要原因 。
不过, 我们强调交通或把交通条件放在首位, 并不是说其作用和影响, 就比陆羽倡导和僧道生活的影响更大 。 事实上唐代茶业的勃兴, 是诸多条件的综合因素造成的 。 如杨华在《膳夫经手录》中所说:“茶古不闻食之, 近晋宋以降, 吴人采其叶煮, 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之间, 稍稍有茶, 至德、大历遂多, 建中以后盛矣” 。 显然, 杨华这里所说, 是指北方饮茶发展的情况 。 《膳夫经手录》清楚指出, 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 北方饮茶还不多, 至肃宗和代宗年间, 稍稍多了起来, 德宗建中以后, 就可以称盛了 。 唐朝南北交通的运输动脉是运河, 这从隋朝杨广起至整个唐代, 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 那么, 为什么在唐代初期和盛期我国茶业没有发展起来, 至安史之乱国库空竭之后, 倒反热热闹闹发展了起来呢?很明显, 这就不单是交通条件, 而当是或主要是后面的原因起作用了 。
这一点, 唐代封演在其《封氏闻见记》中, 有很好的说明 。 其称:茶“南人好饮之, 北人初不多饮 。 开元中, 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 大兴禅教 。 学禅, 务于不寐, 又不夕食, 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 到处煮饮, 从此转相仿效, 遂成风俗 。
自邹(今山东邹县)、齐(山东临淄)、沧(河北沧州)、棣(山东惠民)渐至京邑, 城市多开店铺, 煎茶卖之” 。 这段记载, 也同样反映, 我国黄河流域饮茶的风气, 是在开元以后随北方的“大兴禅教”而连带发展起来的 。
禅教是佛教的一宗, 所以也叫禅宗 。 所谓“禅”, 也就是“止观”的意思 。 即通过坐禅入定求得心静为“止”;观或称“观心”, 对心进行反省观察, 进行宗教修养 。 这种止观禅法, 是随佛教的经籍, 在汉时就传入我国的 。 但是, 禅宗托始菩提达摩, 真正作为佛教的一宗并在我国流传, 是在南北朝时期 。 禅宗是中国独有或“中国化”的佛教宗派, 它盛行于唐代中期以后及五代 。 安史之乱以后, 唐王朝日趋腐朽, 兵灾相继, 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这时禅宗宣扬“顿悟成佛”, 向人们倾销去“天国”的门票, 这尤其对遭受安史之乱祸害最深的中原人民来说, 更为欢迎, 更是虔诚 。 所以如《封氏闻见记》所说, 当泰山灵岩寺一开门传宗, 就很快风靡整个中土了 。
禅宗有很多支派, 泰山灵岩寺的禅宗是哪一派?不详也没有必要去考证清楚 。 不过从其坐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来看, 可能是属于信奉“安心”渐修的一派 。 但也有与之相反的派系, 如南宗马祖派提倡禅渗透于日常生活, 主张“饥来吃饭, 困来即眠”, 他们的修心就不那么严格 。 但我们不能抓住禅宗马祖派的例子, 即否定《封氏闻见记》的真实性 。 事实上这条史料, 对照唐代茶业的其他文献记载, 其所说还是极其准确和可靠的 。
推荐阅读
- 读书赏花插画设计
- 重庆为什么简称渝 重庆市简称渝的由来
- dwg是哪个国家的战队 dwg战队是哪个国家的
- 名称-陶瓷茶具,竹叶青茶好吗
- 吊兰的作用
- 一 我国传统茶业的由盛转衰
- 二 我国传统茶业的由盛转衰
- 三 我国传统茶业的由盛转衰
- 四 我国传统茶业的由盛转衰
- 茶叶文化的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