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发育过程 , 根据生下来自理生活时间的长短及初生时发育的类型 , 鸟类的雏鸟可分为早成雏与晚成雏 。 也有半早成性的 , 而所有笼养鸟的雏鸟皆属于晚成性 。
文章插图
同样都是鸟 , 为啥有的早成 , 有的晚成甲这是由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同而造成的 。
1.旱成性:早成性雏也称离巢雏鸟 , 是指雏乌在孵化出壳后已经充分发育 , 耳目具有听力和视力 , 眼已睁开 , 腿脚有力 , 全身披有丰满的绒羽 , 在绒羽干燥后 , 就能跟随亲鸟步行或啄食 。
【鸟的发育过程 鸟的发育几个阶段注意事项】早成雏卵占体重的10%~15% , 卵黄容量占总内容物的40 % 。 卵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物质(卵黄与卵白) , 孵化时发育较充分 。 一般早成雏孵出后虽然活动力强 , 但与卵型大小相似的晚成雏相比 , 早成雏的孵化期要比晚成雏的孵化期长 。
早成雏鸟类大多数属于地栖鸟或游禽 。 早成性幼鸟 , 多生活在地面或水面上 , 如鹑、鸡、鹤j雁、鸭等的雏鸟均属早成雏 。
在鸽形目中 , 雏鸟既有早成性的 , 也有晚成性的 。 一般经2-3个月后 , 才发育成为能飞的幼乌 。
2.半早成性:半早成性幼鸟 , 是指雏鸟孵出后 , 不能立即独立觅食 , 需经亲鸟喂养~段时间 。 有少数种类 , 属于早成乌和晚成鸟之间的过渡类型 。 例如 , 鸥的箍鸟出壳以后被有绒羽 , 能够行走 , 在形态上属于早成型 , 但是它们要在巢中留一段时候 , 需要由亲鸟来喂养 , 因而在习性上又是晚成性的 。
3.晚成性:晚成性幼鸟 , 又称“晚成性雏”、留巢雏鸟 , 是指雏鸟出壳时尚未充分发育 , 常常又“瞎”又“聋” , 耳无听力 , 目无视觉 , 眼不能睁开 , 还处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 。 全身体表光裸或仅有几簇稀疏小绒毛 , 腿脚无力 , 不能站立 , 更不能行走;体温也不能保持恒定 , 不能独立生活 , 需要长期留在巢中 , 仍需亲鸟较长时期的温暖和哺育喂养 , 继续在巢内完成后期发育的过程 。
出飞以后由亲鸟教给它们取食的方法 。
晚成雏鸟类的卵小 , 仅占体重的5% , 卵黄容量占卵内容物的20% 。 晚成雏刚出壳时虽然其活动力远不及早成雏强 , 但孵化期比卵型大小相似的早成雏要短得多 。 雏鸟留巢的时间长短不一 。 一般认为 , 留巢的时间几乎与其孵化期相近或相等 。
亲鸟育雏与孵化是相联系的 。 早成性幼鸟的抚育多由孵卵的亲乌承担;晚成性幼鸟是由雌鸟孵卵 , 育雏则由以雄鸟为主;雌雄双亲孵卵的鸟类 , 则由两方共同育雏 。
亲鸟育雏的方法常因成鸟的食性而异 。 有的是反刍 , 用嗉囊分泌的“乳糜”夹杂着软化的食物 , 鹦鹉就是如此;有的是用腺胃内的食物 , 连同其消化液一起吐于雏鸟的嘴中 , 如芙蓉乌;也有的是月昆虫及幼虫 , 或将猎物的肉撕碎直接进行饲喂 , 如百灵、山雀、鹰、隼等 。
晚成性幼鸟多为久栖枝头营巢树上、洞穴或草丛中的鸟类 。 雀形目鸟类和攀禽、猛禽等均属晚成雏 。 晚成乌多是比较高等的鸟类 , 如鸠鸽、鹦鹉、珍珠乌、百灵、相思乌、芙蓉鸟、灰喜鹊、八哥、鹩哥、啄木鸟、雨燕和家燕等 。
附:术语解释
雏鸟:指在巢中未发育完全、没有飞行能力而无法离巢的鸟 。
幼鸟:已经离巢至第一次换羽之间的鸟 。
亚成鸟:第一次换羽后但还未达到性成熟的鸟 。
未成年鸟:除了成鸟以外所有生长阶段的鸟的统称 。
成鸟:完全长成 , 已达到性成熟并具有繁殖麓力的鸟 。
推荐阅读
- 鸟有什么特点 鸟有哪些生态的主要特征特点
- 如何分辨小鸟是否健康 体格良好叫声嘹亮
- 鸟的食物 鸟进食需要注意的主要事项
- 彩虹吸蜜鹦鹉怎样繁殖 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抚育
- 鹦鹉鸟舍的建造要求 良好的通风和日照条件
- 观赏鸟的种类 详解观赏鸟的5种类型
- 观赏鸟种类 观赏鸟也可以按食性分类
- 如何选购观赏鸟 可通过5个方面来挑选
- 适合家庭饲养的玩赏鸟 可据个人的爱好选择
- 家养小鸟有哪些种类 家养鸟要注意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