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


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

文章插图
 
      彭先泽(1902-1951年)安化小淹人, 曾就读于长郡中学, 后转山东济宁中学毕业 。 1919年留学日本, 先后在东京帝国大学农学实科、帝国大学农学本科攻读八年, 从事水稻研究, 并去朝鲜考察 。
1927年回到祖国, 先后在长沙修业学校农科、江苏省淮阴农校、浙江大学农学院(任教授)等处任教八年, 所编辑的《稻作学》列为浙大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学丛书之一 。
抗日战争后, 离浙回湘, 任湖南省茶叶管理处副处长, 负责办理茶叶贷款、监督产制、收购运销及出口结汇等工作, 同时兼任省农业改进厅茶作组主任、修业农校茶科主任、安化茶场主任, 1944-1946年兼克强学院教授 。
抗战期间, 交通断绝, 西北市场砖茶奇缺, 安化黑茶大量积压, 彭先泽两次绕道贵州、四川, 上青海、甘肃, 探寻新的茶叶北运路线, 与西北各省谈茶叶销售事宜 。 西北万里行之后, 即就安化黑茶压砖问题广泛调查研究, 拟具体计划, 力主在安化设厂就地压制砖茶 。 1939年12月经省府常委会通过, 于是筹借经费, 收购原料, 在湘潭定制压砖机, 并选定江南坪为厂址, 进行压制技术、设备安装的准备工作 。
数百年来, 大部分安化黑茶只能作为原料, 运陕西泾阳压制成砖, 销售西北市场 。 在安化产地压砖, 人们认为有三不可能:一是安化水质不合, 二是技术不行, 三是气候潮湿, 容易发霉 。 彭氏经科学研究后, 撰写《辟在安化不能压砖》一文见诸报端, 深得各方人士关注 。 1940年3月主持试制砖茶, 经反复试验, 终于获得成功 。 样砖寄重庆中茶公司检验, 认为“堪合俄销”, 出产2000箱, 复经经济部商品检验局衡阳分处检验, 以“砖茶水分和灰分均合法定标准”, 并填发出口证书 。
安化黑茶砖试制成功, 结束了长期以来, 黑茶产于安化, 而成砖于泾阳的产制格局 。 1941年由于发展与苏换货贸易, 砖茶生产归建设厅领导, 更名为“湖南省砖茶厂” 。 彭氏继任厂长, 又租赁“德和云记茶行”在桃源增设分厂扩大生产 。 同年7月, 第一批砖茶10万片运抵兰州, 获得各方好评 。 从此安化黑茶砖畅销西北各省 。
1942年由中国茶叶公司与湖南省政府合办, 改名为“国营中国茶叶公司湖南砖茶厂”, 厂务仍由彭氏主持, 集资300万元, 茶厂扩大到9家茶行, 分12个工场, 压机由6部至50部, 聘复旦大学茶学系及修业农校茶科毕业生多人, 充实技术力量, 10月又增设酉州分厂, 大量压制砖茶, 在1940-1949年中, 共产砖茶666.63万片, 对战时战后的安化茶区不无裨益 。
彭先泽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 致力黑茶砖的研制、经营近10年, 从理论探讨到技术改进, 从包装设计到工具革新, 从员工培训到市场开拓, 历经艰苦酸辛, 始终执着追求, 其精神实为难能可贵 。 为打开西北市场, 考察运输路线, 1941年、1944年两度到兰州实地调查, 并与甘肃、蒙古和苏联代表签订供货合同 。 写出了《西北万里行》, 在《湖南砖茶》季刊上发表 。 1948年先后出版了《茶叶概论》、《茶叶行政》、《安化黑茶》、《安化黑砖茶》等著作, 主编《芙蓉月刊》、《湘茶》及《安化茶叶公司丛刊》 。 为黑茶理论与实际探索第一人 。 为发展湖南茶叶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
【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共和国成立后, 彭先泽任安化砖茶厂第一任厂长 。 1951年3月, 彭先泽先生不幸在安化白沙溪被作为资本家错误处决, 时年49岁, 直至1983年7月才得以平反昭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