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茶道在中国茶馆业,就像大熊猫一样珍贵 。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事变迁,中国绝大多数茶馆老字号都被岁月无情的湮灭了 。 历史上许许多多人生活报剧,大多是在茶馆这个社会舞台演出的,本来,茶馆老字号可以为后来的晚辈留下许多历史印记和动人故事 。 遗憾的是,经过坎坎坷坷,风风雨雨,茶馆行业没有像其他行业那样,留下更多的“活化石” 。
人们知道,直到如今,中国做茶叶生意的,就有“三万昌”、“吴裕泰”、“赵李桥”、“中茶”、“张一元”这样的响亮品牌,可是在茶馆业,历经抗日战争,肃反、反右,茶馆老板们很难躲过历次运动煎熬 。 真得躲过了前面的运动,到了文化大革命,所有的茶馆老板都没有漏网,被整得一辈子翻不了身 。 抗战结束,由于茶馆老板们通常与日本人瓜葛太多,甚至于彼此通婚联姻,到了抗战一结束,一大批茶馆字号就因为如此而倒了 。
幸存下来的 “太极茶道”老字号,其实也是几经磨难,许多艰辛苦难,令族人们不堪回首 。 本文将就郑家茶人家族历史脉络中最早期的生活脉络,作一分析研究和考证,为后代们继续研究提供佐证 。
我们的考证从源头开始,我们想知道,江西横峰郑家一脉是在那个年代开始与茶有关的 。
根据笔者对于郑家茶人族裔调查,很多族人都听长辈们说起在郑姓家族有一个时期,大家生活很艰难,连年灾荒,所以就有少数家庭萌生了举家外迁的念头 。 可是族内多数老辈表示反对,在他们看来,家族外迁是要有依据的,过去外迁也是由族谱约定,不能擅作主张 。
终于,有族人开始向外试探着 “讨生活”,最早离开老家,前往婺源(当时属于安徽管辖)帮助茶叶运输 。 初期外出者大多没有再返回故土,直至嗣后 。 我们在家谱的郑国钜家庭找到了这种现象真实存在 。
在郑国钜家庭,先后生有七儿一女,可是令人惊奇的是,竟然有五个儿子只有生辰记录,没有去世的年代记录,更有其中四个儿子不仅没有去世年代记录,连娶妻记录也没有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记录宗谱时,只要有一丝希望,族人都一定真实记录家庭成员去世时间、娶妻生子情况 。
同样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同年代其他几个家庭里,只是没有这个家庭那么典型 。
郑国钜家庭的实际记载,验证了族人们一辈辈口口相传的真实故事:
1765年春,郑国钜家诞生了第一个儿子,可是却由于家境贫寒很难抚养成人 。 我们查阅了当地日志文献,1762年、1763年、1764年,江西横峰莲荷一带连年灾荒,附近地区只有婺源一带依靠茶叶收成尚比较富裕 。 所以,郑国钜跟随家族一些青壮年前往婺源帮工,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
初期的茶叶生产全部手工作业,没有技艺能力的郑家帮工只能干一些运输苦力活,他们接到需要运送的茶叶,长途跋涉去安徽祁门,在那里,茶叶还要经过整理和打官堆(一种混合茶叶的方法),郑家的帮工们就可以回到婺源,重新领接下一批货 。
据郑家前辈们讲,这样的运输过程非常辛苦,每年春、夏季节,是郑家帮工唯一的赚钱机会,一到淡季,大家只好回老家,这种所谓季节工的形式直到解放后,还在一些国营茶厂保留着 。 既然赚钱季节很短,大家就只有拼命苦干,好赚钱养活老家的老老小小 。
从婺源通往祁门、屯溪的古道遇到雨天一片泥泞,马车破旧,加上江南的春夏季节也是天气变化最无常的时期,运茶的队伍经常出现滑坡、翻车、掉崖的惨剧,有的帮工吃不了苦,便找机会留在祁门乞讨或帮工糊口,有的帮工因为犯了过错逃离了队伍,很多年没有音讯,有的帮工在祁门居留下来,找到了活继续谋生,还有的帮工跟着运茶队伍北上,经过屯溪、绩溪,再到杭州、上海,他们把茶叶最后交到外贸货仓,就不愿意再会婺源、祁门了 。 从家谱来看,集中在一个时期,许多人没有娶妻生子记录,没有死亡时间记录,这是家族大量人员外出的最好佐证 。 因为在农村老家,只要在村里生活,娶妻生子是不可能回避的事情,未成年时死亡更有族人给予登记 。 在族谱上即没有登记婚姻、也没有登记死亡时间,就是说明,很多人离开了祖辈居住的村落,从此没有回来 。 他们后来是否结婚生子、何时去世,没有人能够知道 。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茶道:僧人饮茶
- 节俭宁静的茶道,艾蒿茶
- 茶有茶道,茶器亦当体其道
- 日本茶道“点茶道具”
- 茶道与养生,龙井茶的泡法视频
- 韩国茶道成人茶礼
- 昆明茶城“瑜伽茶道”首场演出,茶的学问
- 鉴真杜东和日本茶道,花茶功效与作用
- 中国人的待客茶道
- 茶道 商道 古今造宝之道,春季女性养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