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汤颜色( 二 )


走向, 是老庄思想长期影响的折射 。 陆羽本人的气质, 充分表现出厌恶死板戒律、向往个性自由的物质 。 〈新唐书·隐逸列传·陆羽〉便谈到他和朋友饮酒聚会时, 什么时候想离开, 便立即离开, 全不顾及任何礼节 。 如此表现, 让我们有理由认为, 在陆羽身上, 其实存在着更多的“自恣以适已”的道家风味 。 指出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陆羽已将这种精神输入茶事活动, 形成了既有相对稳定的格式而又随和灵活的“茶经法”, 并一直影响着后世的茶事活动 。 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哲学是“唯情”的哲学, 哲学的最高境界是“物我相忘, 人我相安” 。 若把这段话用来概括“茶理”的基本精神, 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 与其说是“茶理”, 毋宁说是“茶情” 。 请看:释皎然〈饮共茶歌诮崔石使君〉有“一饮涤昏寐, 情来朗爽满天地”句, 李郢〈茶山焙歌〉有“使君爱客情无已”句, 理中含情, 情中见理, 情、理融合, 天人合一 。 茶饮的精义确也“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 中国茶道十分注重人际关系的“理解”与“沟通” 。 《茶经》说茶事, 颇突出“理解”与“沟通”的深远时义, 《六之饮》所载最具典型性:“夫珍鲜馥烈者, 其碗数三 。 次之者, 碗数五 。 若坐客数至五, 行三碗;至七, 行五碗 。 ”用“珍鲜馥烈”者待, 寓“和”于香, 动之以情, 已经为彼此的“沟通”奠定基础 。 接着便是“行”茶汤 。 这里的“行”, 有流动、传布的意思 。 《周易·乾·彖》云:“云行雨施” 。 《左传·僖公十三年》载:“行道有福” 。 其中之“行”, 均属此义 。 可知“行三碗”, 含“三碗传饮”的意思 。 “传饮”, 就是每碗茶都轮流着喝完, 这应该说是一种强调“沟通”主题的十分特殊的饮茶法, 颜真卿等《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有“素瓷(指茶碗)传静夜”句可证 。 与“传饮”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当数联句咏茶 。 唐代的颜真卿.陆士修(嘉兴县尉).张荐(累官御史中丞).李萼(历官庐州剌史).崔万.昼(即释皎然)等六人曾一起品茗, 并联合撰成《五言月夜啜茶联句》:【茶道,茶汤颜色】“泛花邀坐客, 代饮引情言(士修) 。 醒酒宜华席, 留僧想独园(荐) 。 不须攀月桂, 何假树庭萱(萼) 。 御史秋风劲, 尚书北斗尊(万) 。 流华净肌骨, 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 何辞绿菽繁(昼) 。 素瓷传静夜, 芳气满闲轩(士修) 。 “联句之文字.意境, 非得茶之真趣者不能言 。 这是得茶之真趣后的一种“沟通”与“理解”, 没有这种“沟通”与“理解”也不能言 。 “传饮”.“联句”分别用“同品一碗茶”.“同吟一首诗”的流水作业方式, 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成了茶事活动中名副其实的“灵犀” 。 理解.沟通.是“人道”之重要内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