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茶思路攻与守:“快消普洱”悖论

邓增永给采访人员发来“普洱茶特性金字塔”制图上 , 塔底正是其现在反复强调的:普洱茶是茶 , 是最终用来品饮的茶 。 塔尖是去年5月前整个普洱茶市场曾疯狂炒作的概念:普洱茶是有一定收藏价值的茶 , 而如今再提及这个概念总是让普洱茶人带着几分惊恐和小心翼翼 。 文化还是保健?高端还是低端?快速制造还是时间沉淀?在频频向大众明送秋波的普洱茶企之中 , 对这些问题的选择并不相同 。 龙润、龙生们的快消普洱产品、贴近大众消费者的商超、社区终端普及模式虽曾被投资者看好 , 但并不被大益认可 。 邓增永认为 , 消费者不是专家购买 , 因此大益认为未必超市就是适合普洱茶的渠道 。 消费者购买背后一定要有人在销售、在进行引导 。 另一方面 , 邓增永仍承认 , 大益前两年忽略了塔底最牢固的根基、最庞大的基数——大众消费群体 。 现在专门补这门功课 。 否定了快消零售渠道的大益宣称可能会专门开设品饮场所 , 一方面有根据地进行产品线展示 , 另外一方面也能让消费者亲身体验 。 “前两年都去管生产了 , 现在回过头发现 , 提供量化的冲泡技术培训是如此重要 。 ”但大益并没有大规模推进这一思路 。 业内人士透露 , 大益最近刚整顿完经销商队伍 。 对此说法邓增永予以否认 。 他坚持地委婉地说:“是和经销商更深入地沟通了理念 。 把愿意长远发展、愿意做终端市场、做培训消费者的经销商选了出来 。 更关键的是我们产品在很多地方都提高了可见度 , 同时再不断地去组织活动 , 提高产品知名度与可见度 。 组织知识普及 。 现在还处于提升知名度这块 , 让普洱茶能走出昆明 。 ”而在传统的茶人眼里 , 龙润们快消产品已经与传统茶有本质区别 。 传统茶人现在所看好的标杆是铁观音 。 认为铁观音、龙井等靠的是茶艺师以及各种各样的普及活动 , 慢慢地培养出这个市场 。 但并没有变成饮料 。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执著与分化 , 与普洱的制造工艺相关 。 处于守势中的普洱茶更多的想去扩大自己的人群 。 最根本的目的还在于把喝饮料的人吸引过来喝茶 。 普洱茶真正的消费者基本都属于某一个特定圈子 , 以及文化档次和消费实力综合配套都相对比较高的小众人群 。 但这个行业基本上以前根本没有维护消费者的方式 。 整个市场正处于培育期以及消费惯性完全还没有配套起来 。 而另外一方面快消品模式强调的是:量大价低 。 事实上 , 云南省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邹家驹就曾表示;“普洱茶是晒青茶 , 大规模生产可能无法保证茶叶的晒青工艺 。 ”这是否意味着在普洱茶迈向快消品大规模销售的道路本身就蕴藏着一个悖论?上海智照商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王学良 , 有在上海纸浆、妮维雅、恒源祥等消费品企业二十几年的从业经验 , 同时也在经销普洱茶 。 作为两个领域的跨越者 , 他认为 , 快消品有两个特征:低价量大 , 需要大量广告支撑 。 普洱茶受产量以及生产工艺的限制 , 如转去追产量和广告 , 必将矫枉过正 , 丧失自己本位优势 。 更多应立足于普洱茶的稀有性、文化性 , 定位于半奢侈品 。 在中国普洱茶网上一名自称存有上百件的“大益”的茶友liudeng0916 , 则坚持认为:普洱茶最终会从目前的高端人群走向大众百姓 , 但现在绝还没有到那个时候 , 这是“势” , 是“天时 , 广告必须顺势而为 。 ”不久前传出消息 , 龙润盯上了全民的奥运热情 , 获得奥组委批准 , 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别许可限量版茶产品 , 并请来了国际奥委会官员海博格 。 看来转向快消的茶企们也并没放弃固守传统阵地 。 【传统茶思路攻与守:“快消普洱”悖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