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手抄报资料 。 一起来了解一下把 。 操作方法 01 数学小笑话:
四舍五入
仔仔兴高采烈地从学校里回来, 问妈妈:“爸爸呢?”
妈妈看到仔仔兴奋的样子, 奇怪地问:“爸爸在家, 你找爸爸做什么?”“我向爸爸要5角钱 。 ”
“为什么?”妈妈问道 。
“在考数学以前, 爸爸对我说‘如果考了100分, 就给我1元钱, 考80分给8角 。 ’今天, 我数学考了45分 。 “仔仔回答说 。
妈妈吃惊地问:“什么!数学才考45分?”
仔仔得意地说:“是呀, 数学上要四舍五入, 因此, 爸爸必须付5角钱 。 ”
02 【数学手抄报资料】数学符号的起源:
“÷”最初作为减号, 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 。 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 除或 比, 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 。 后来 瑞士数学家 拉哈在他所著的《 代数学》里, 才根据群众创造, 正式将“÷”作为 除号 。
平方根号曾经用拉丁文“Radix”(根)的首尾两个字母合并起来表示, 十七世纪初叶, 法国数学家 笛卡儿在他的《 几何学》中, 第一次用 “√”表示 根号 。 “√”是由拉丁字线“r”的变形, “ ̄”是括线 。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 “=”表示两个量的差别 。 可是英国 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
1591年, 法国数学家 韦达在 菱形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 才逐渐为人们接受 。 十七世纪德国 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 他还在几何学中用 “∽”表示 相似, 用 “≌”表示 全等 。
文章插图
03 数学家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 虽然家境清贫, 可他父母省吃俭用, 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 他在读初中时, 对数学并不感兴趣, 觉得数学太简单, 一学就懂 。 可量, 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 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 而是讲故事 。 他说:“当今世界, 弱肉强食, 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 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 振兴科学, 发展实业, 救亡图存, 在此一举 。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 ”他旁征博引, 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 必须振兴科学 。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 为了发展科学, 必须学好数学 。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 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 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 。 读书, 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 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 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 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 当天晚上, 苏步青辗转反侧, 彻夜难眠 。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 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 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 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 一迷上数学, 不管是酷暑隆冬, 霜晨雪夜, 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 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 用毛笔书写, 工工整整 。 中学毕业时, 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
推荐阅读
- KTV骰子是怎么玩的?
- gshock手表怎么调时间
- 小手拉大手低碳生活我先行手抄报
- 彻底删除360手机助手/删除360助手不在自动安装
- 手机音乐设定定时关闭音乐的方法
- 智能vivo手机截图方法
- 微信如何通过手机号添加好友
- 手机相机怎么开启九宫格
- 利用手机如何查询到学历证书的具体详情
- 手机如何查看淘宝二维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