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书名:郭沫若和苏湖【书名-郭沫若和苏湖,白芽奇兰】郭沫若对茶事 。 写了很多诗词文艺作品, 其中最精彩独到﹑最脍炙人口的, 当属写于1942的剧作 《孔雀胆》 。 剧中把中国.非常精通
传统的品饮武夷山功夫茶艺搬上舞台 。 由剧中人王妃与宫女当场把功夫茶的茶艺, 展现在观众面前 。 剧作者对茶艺、茶具十分熟悉, 并能深入了解到如此程度, 实在令人叹服 。
《孔雀胆》写的是元朝末年云南梁王之女阿盖公主与云南大理主管段功相爱的悲剧 。 在第二幕梁王宫苑, 王妃准备给国王喝武夷茶时的一段戏:
王妃问宫女甲:“茶叶你们是拿的哪一种来的?”“我们拿来的是福建产的武夷茶呢?”王妃:“国王顶喜欢喝这种茶, 尤其是喝了一两杯酒之后, 他特别喜欢喝很酽的茶, 差不多涩的不能进口 。 这武夷茶的泡法, 你们还记得?”“记是记得的, 不过最好还是请王妃再教一遍 。 ”王妃:“你把那茶具拿来 。 ”(宫女甲起步到凉亭前……茶壶茶杯之类甚小, 杯如酒杯, 壶称“苏壶”, 实即妇女梳头用之油壶 。 别有一茶洗, 形如匜, 容纳于一小盘 。 )
王妃:“在放茶之前, 先要把水烧得很开 。 用那开水先把这茶杯茶壶烫一遍, 然后再把茶叶放进这‘苏壶’里面, 要放大半壶光景 。 再用开水冲茶, 冲得很满, 用盖盖上 。 这样便有白泡冒出, 接着用开水从这‘苏壶’盖上冲下去, 把壶生出的白泡冲掉 。 这样, 茶就得赶快斟了, 怎样斟法, 记得的吗?”“记得的, 把这杯集中起来, 提起‘苏壶’, 这样的(提壶作手势)很快地轮流着斟, 就像在这些茶壶上画圈子 。 ”
玫瑰花怎么保存今天, 我们有些茶文化专家还在探讨“茶文化”是上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还是80年代提出来的, 不知看了王妃的茶艺表演作何感想?而我最感兴趣的是为什么剧中沏茶用的壶称“苏壶”?还解释“实即妇女梳头用之油壶” 。 “苏壶”至今未见有与之相同之提法, 喝功夫茶用的小壶, 装了梳头油就不能沏茶了!可能是根据剧情在暗示妇女梳头之“油”, 与苏壶中国王要喝的茶“水”, 各代表一方, 是“油“、”水“不相容吧!这些是不关我们要研究“苏壶”的事 。
清袁枚《随园食单》中说, 70岁的他, 游览武夷山到曼亭峰天游寺品武夷茶时, 用的“杯小如胡桃, 壶小如香橼” 。 此书流传甚广 。 除此, 所有品饮武夷功夫茶的书中, 无不明示使用紫砂小壶 。 据说该剧演出时, 舞台上王妃使用的道具, 就是紫砂小壶 。 可为什么郭沫若要叫“苏壶呢”?因为该剧是元末云南梁王宫苑的故事, 而紫砂器的兴盛时期是在明朝中后期 。 明代很多茶书如朱权《茶谱》、钱椿年《茶谱》、顾元庆《茶谱》、田艺衡《煮泉小品》、陆树声《茶寮记》、屠隆《茶说》、陈师《茶考》、张源《茶录》等, 所有讲到茶壶、茶杯均不提紫砂 。 为增强时代感, 不叫紫砂壶, 而叫“苏壶”, 极有可能是因为紫砂壶产自江苏, 所以用产地名之 。
郭沫若既是剧作家, 又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虽然《孔雀胆》是文艺作品, 有所谓“戏说”因素, 可是像他这样的“大家”, 是不会毫无根据地凭空杜撰的 。 纵观历史, 饮茶的茶具是随着饮茶方式的产生而产生, 随着饮茶的方式变化而变化 。 元代饮茶完全进入清茶阶段, 茶不再煮, 金莲花茶只冲泡 。 壶的功夫变化, 饮茶方式的改变, 势在必行 。 成熟的功夫茶艺, 已然反映在文艺作品中 。 清寄泉的《蝶阶外史·功夫茶》中:“壶皆宜兴紫砂质 。 供春, 时大彬不一式 。 每茶一壶” 。 功夫茶使用茶具, 讲究用紫砂壶, 富贵人家还要用供春, 时大彬等名家制作的紫砂壶 。 郭沫若把以小壶小杯为主要特点的功夫茶艺, 写进剧本, 搬上舞台, 陡增了高雅清丽的艺术氛围, 活化了紫砂壶在中国茶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 他知道也只有紫砂茶具的美感, 才能与宫苑高贵豪华的气派相吻合, 才能客观地反映宫苑生活的真实历史感 。
推荐阅读
- 烈火如歌怎么拍照和拍出优质照片
- 开心消消乐第37关玩法和攻略
- 烈火如歌怎么改变脸型和化妆
- 银行和民间贷款利息怎么算
-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
- 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 水墨屏和液晶屏有什么不同
- 凯利蓝梗和雪纳瑞区别 凯丽蓝耳朵小贴面
- 北京太和茶馆
- 汽车离合器和油门怎么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