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寺院禅茶(又称为禅宗仪规)道兴起的同时 , 亦随之兴起了文士茶道 。 唐代中期文士茶道文化大兴的主要标志是陆羽三卷《茶经》的问世;在陆羽旅居湖州、特别是唐大历中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期间 , 以湖州为中心的唐代文士茶出现了一个空前兴盛的发展时期 。 当时的许多高人隐逸和社会名流 , 都倾慕颜鲁公、陆鸿渐和寺僧皎然上人之名望 , 云集湖州 , 参预了由陆羽创立、皎然倡导、颜鲁公积极支持的文士茶道活动 。 当时最为人们所推崇的就是“陆士茶品饮法”和高人逸士雅集时 , 举行的各种形式茶宴 。 当时 , 在品茗或茶宴中 , 已十分讲究人、文、茶、水、器和品茶时环境的选择;把品茶与赋诗、联唱、赏茶、玩月、抚琴等各种文艺形式 , 把传播茶道文化知识和探索品茗意境紧密地联系起来 , 从理论到实践上开创了一个极盛一时、影响深远、规范化的文士茶道模式 。 若是看过国内或国际上一些饶有名气的茶道(团体)表演的话 , 就不难看出 , 尽管融入了时代的或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 但无论是从茶道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 , 特别是品茗或茶道中强调的“人、文、茶、水、器”等诸多方面 , 都可以感觉到 , 唐代的中国文士茶道极其深刻的影响 。 5.唐代的宫廷茶道诚然中国古代的宫廷茶道文化 , 并非始于唐代 。 早在迄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宫廷 , 已设置了司掌宫廷茶事的官员 , 并有近乎茶宴形式“聚茶”的饮茶方式 , 这亦可看作是中国古代早期的宫廷茶道 。 关于唐代宫廷茶道的史实文字记录迄今仍未发现有价值的文献 。 能从不同侧面印证唐代宫廷茶文化的大体有——唐初画家周昉的《调琴茗图》、张萱的《明皇和乐图》和唐代佚名画家的《宫乐图》 。 这几幅被人们视为“茶画”的唐代描画艺术作品 , 从若干侧面 , 反映了盛唐时期唐明皇(李隆基)及唐宫嫔妃、仕女的品茗、抚琴、和乐的宫中生活情景 。 其次能直接反映唐代宫廷茶道文化的就是唐代的贡茶制度和每年夏历三月三日在宫廷举行的以头纲贡茶来祭祀祖先分赐近臣的盛大“清明宴”了 。 最能反映唐代皇家气派的宫廷茶道就是1987年(4月3日)在重建法门寺塔时 , 在曼茶罗大坛场随佛骨供养的一大批唐代宫廷稀世珍宝一同敬藏于皇家寺院法门寺护国真身塔内供养佛祖真身舍利(释迦牟尼的手指骨一节) 。 在唐代289年的历史上 , 从唐太宗李世民下召令起 , 历代帝王要每隔三十年开启法门寺塔地宫一次 , 以最高的法会、礼仪形式 , 将佛骨从扶风法门镇迎回长安宫中 , 供奉 , 以祈祷海晏河清 , 国运昌隆 。 法门寺院宝塔地宫中出土的这批珍宝 , 是唐末僖宗李儇于乾符元年(亦即咸通十五年、874)最后一次将佛骨连同供奉的古器珍品一同密封于地宫的 。 而唐代的历朝帝王在每一次迎送佛骨和以象征圣洁的茶和珍贵的茶具供养佛祖 , 不仅体现出“皇家之厚福无涯” , 能“天上之庄严” , “极人间之焕丽” , 表示帝王对佛教之虔诚 , 由此也可想象每隔三十年一次的迎送佛骨的仪式 , 就是最隆重最盛大的宫廷法会和茶道仪式了
推荐阅读
- 中国移动卡短信怎么查询流量和话费余额?
- 莆田市的特色美食辣的
- 海峡两岸的年轻人享受茶道,减肥的茶
- 中国农业银行开户行查询方法分享
- 禅茶一味 内修外行的茶道精神(图0
- 中国的父母为何大多不爱学习?
- 功夫茶一脉相承的事实茶道,养胃茶
- 中国境内的八大旅游名山有哪些?
- 论中国茶道的主旨,竹叶青茶功效
-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