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报税指南:挣得没明星多,也要小心别犯错误( 二 )


因为预缴个税的时候不会考虑上述扣除项,再加上预缴和最终汇算时对应的税率可能会不同,就会导致预缴和应缴的税额出现差异的情况 。 至于为什么有人退有人补,施志群表示,退/补税的差异与纳税人的工作性质和收入性质有非常直接的联系 。
此处划重点:如果你是工作稳定、收入单一的普通上班族,把该填写的扣除项填了,大概率会退税;如果你有多个工作单位(多份收入),或者有副业的,面临补税的可能性更大 。
在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这四类收入中,工资薪金部分的预缴和应缴一般不会有太大差别 。 因为公司发工资的时候已经帮我们预扣过个税了 。
但,如果有年终奖一类的奖金收入,这笔钱在预缴个税时有单独的税率,所以可能会造成预缴税额和实际应纳税额之间的差额 。
如果你是从两处及以上地方取得工资薪金,或者有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这一类的收入,就容易出现多扣或者少扣的情况,积累到年度汇算时,就可能形成较大差额 。 所以,有这几类收入的人,如果年度整体收入高的,可能会面临补税;收入低的,可能会面临退税 。
怎样尽可能多退或少补?
大多数人更关心的可能是,如何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尽可能多退税或者少补税呢?
一个大的原则是: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扣除一切可扣的,选择一切可少纳税的
这里的扣除是指税法规定的各种可抵扣项,选择可少纳税的一般指奖金收入的计税方式,即“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依法单独计算纳税”和“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两种 。 有相关收入的人可以试着两种方式各操作一遍,选择纳税少的来最终提交申报 。
在此基础上,就回归到最原始的数学思维,学会“做减法” 。
从前文所列的税额计算公式可知,综合所得、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和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是影响计算结果的相关项 。 (注: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是与前项数额挂钩,有固定数字,可以理解为前项的因变量)
综合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专项扣除
个人负担的三险一金
专项附加扣除
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共六项支出
其他扣除
个人缴付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有税优识别码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 型商业养老保险
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
个人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的捐赠
一般来说,综合所得、专项扣除的数据,税务系统是早就掌握的,需要我们自主填写申报的就剩下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和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三项,如果你有相应的支出,就可以一一对照税务系统的相关说明和提示,进行填报扣除 。
比如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房贷、租房、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都可以在完善相关信息后抵扣一部分纳税额度 。 项目看起来繁杂多样,但操作起来并不费劲,一项项按照系统提示就可以完成 。
不过填写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时间之类的小细节,这可能会影响你的退补税 。 在上海租房居住的张醒,就通过将此前填报的2021年度9个月租房时长更改至全年之后,由退税1000元到了退税1800元 。
面对如何多退税、少补税的问题,专业人士施志群律师也是如此建议:就是把一些可扣除项,可适用低税率以及可享受免税政策的规定梳理清晰,然后逐一进行对比 。 “但是,其实大部分情况之下,税务系统的数据是完善的,除非是自己没有及时填写或者填写错误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