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茶的产地及特点

青砖茶主要产于鄂南 。 以后发展到汉口、襄阳等地 , 已有六百多年的生产历史 。 它以海拔100—800米高山茶树鲜叶为原料 , 经压制而成 。 色泽为棕色 , 茶汁味浓可口 , 香气独特 , 回甘隽永 。 青砖的外形为长方形 , 色泽青褐 , 香气纯正 , 滋味醇和 , 汤色橙红 , 叶底暗褐 。 饮用青砖茶 , 除生津解渴外 , 还具有清新提神 , 帮助消化 , 杀菌止泻等功效 。
1.产地
青砖茶首先从羊楼洞开始生产 。 2015年国际茶叶委员会因此授予赤壁市为“万里茶道源头” , 羊楼洞为“世界茶叶第一古镇” 。 羊楼洞不仅是世界著名中俄万里茶道源头 , 还是青砖茶、米砖茶的鼻祖 , 始于汉晋 , 兴于唐宋 , 盛于明清 。 也是近代中国重要的茶叶原料供应和加工集散中心 , 影响了汉口和九江两大茶市的发展 。
羊楼洞青砖茶经历了篓装散茶——帽盒茶——青砖茶等三个发展阶段 。 其前身就是产生于200多年前的帽盒茶 。 该茶系用人工脚踩而制成 , 为椭圆形茶块 。 形状与古时帽盒一样 , 每盒重量正料7斤11两至8斤不等 , 每三盒为一串 , 便于运输 。 公元1661-1720年(清康熙年间) , 康熙帝亲征葛尔丹后 , 废除明朝茶马市 , 开放蒙汉民间贸易 , 使羊楼洞茶区的边销帽盒茶得到迅速发展 。 到后来 , 由于蒸压机械的出现 , 帽盒茶便改为现今的青砖茶 。
青砖茶的特殊生产工艺 , 首先是原料生产工艺:鲜叶——摊凉——杀青——揉捻——晒干——入库;其次是砖茶加工工艺:选料——加湿——聚堆——发酵——自然干燥——陈化——复制——拼配———汽蒸——高压压制——烘干——包装 。 这是不同于其他黑茶的关键所在 。
(1)地理环境:鄂南地区地处 , 长江中下游南岸 , 地处东经113°32′—114°13′ , 北纬29°28′—29°59′ , 地处长江中游与下游的结合部、鄂西秦巴山脉和武陵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 , 地势西高东底 , 地貌复杂多样 , 境内有山区、平原、丘陵 , 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 。
(2)气候特征:地处亚热带 , 属海洋性季风气候 , 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的相互作用 , 雨量丰富、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严寒期短、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 , 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1% , 实际日照时数为2300小时 , 太阳光辐射年平均达到498千焦/cm , 为全省一级光能区 。 年平均气温16.9℃ , 全年无霜期为238天 , 年降雨量为1251-1608毫米 。
(3)土壤特点:多为地带性黄棕壤 , 以微酸土壤为主 , 适宜于多种作物的成长 , 茶叶种植区域土壤未受污染 , 酸碱度合适 , 土壤含有铝、硅、钾、钙、铁、锌、硼、镁、钼、硫等多种微量元素 , 土壤含水适中 , 通气性好 , 茶园多位于红色、黄色酸性土壤覆盖的平原、缓丘地带 , 土壤铝、硅、钾含量丰富 , 质地轻 , PH值和盐基饱和度较低 , 是高品质茶叶的理想产域 。
2.湖北青砖茶品质特点
青砖茶的压制分三四面、二面和里茶三个部分 。 其中三四面 , 即面层部分质量最好 。 色泽为棕色 , 茶汁味浓可口 , 香气独特 , 回甘隽永 。 最外一层称洒面 , 原料的质量最好 , 最里面的一层称二面 , 质量稍差 , 这两层之间的一层称里茶 , 质量较差 。 青砖的外形为长方形 , 色泽青褐 , 香气纯正 , 汤色红黄 , 滋味香浓 。 饮用青砖茶 , 除生津解渴外 , 还具有清新提神 , 帮助消化 , 杀菌止泻等功效 。 主要销往内蒙古等西北地区 。 长盛川为代表的湖北青砖茶在两百多年的俄蒙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是中俄万里茶道上的瑰宝 。 鼎盛时期 , 出口达到三四十万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