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年猝死率已升至百万,这些急救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科技日报实习采访人员 于紫月
10月7日, 英国卡迪夫半程马拉松赛发生悲剧, 两名跑者在完赛后心脏骤停, 不幸去世 。 据报道, 这两名死者一名32岁, 另一名仅25岁 。
其实, 国内每年发生的猝死数量也与日俱增 。

我国年猝死率已升至百万,这些急救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文章插图

英国卡迪夫半程马拉松赛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在10日举行的第九届“急救白金十分钟 全国自救互救日”公益活动中了解到, 我国每年猝死发生数量已经由10余年前的54.5万增加到100万人左右, 其中65%的猝死数量发生在前10分钟左右, 往往在家中、工作岗位、公共交通等场所, 很难得到专业医护人员的及时抢救 。
如何识别“围猝死”?什么又是抢救的“白金十分钟”, 下面将一一解读 。
【我国年猝死率已升至百万,这些急救知识你一定要知道】围猝死=先兆+猝死
我国年猝死率已升至百万,这些急救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文章插图

志愿者现场教学 作者提供
“疾病都会历经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往往是多次发作没有被认识, 最终发展到死亡 。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何忠杰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一部分猝死可能先兆不典型或先兆不被认识, 但也有半数以上在发生的前两周就出现了明确的表现, 因此“围猝死”才能正确的表述这个突然死亡事件的全过程 。 围猝死期可分为前期(先兆期)、中期(进展期)、后期(猝死) 。
“围猝死”有哪些先兆?
何忠杰告诉采访人员, 45岁-75岁是高发年龄段, 患者在发病前两周左右可能出现胸闷胸痛、昏厥、情绪焦虑、失眠、强大的心理压力等症状 。 此时应保持警觉并及时阻止状态恶化, 如自觉休息、缓解疲劳、寻求亲朋好友的关注和疏导、积极进行医疗干预等 。
抢救可分三阶段 需争分夺秒
围猝死中期时长1小时左右 。 典型过程表现为长时间的胸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或头晕目眩等 。
如果病情不向恶性心律失常发展, 可迅速到医院进行专科救治, 稳定恢复概率较大;一旦出现心电不稳, 可迅速进入围心跳骤停阶段 。 围心跳骤停阶段时长可在10分钟左右, 症状依次表现为患者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血压测不出、脉搏触不到;呼吸断续, 呈叹息样, 以后即停止;昏迷, 多发生于心脏停搏30秒后;瞳孔散大, 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 。 不典型表现也可能出现差异 。
由于患者在发作前大多清醒并处于日常活动中, 发病期短, 因此抢救人员要以时效规律为基础, 采取现场抢救策略为主, 可分为三个阶段 。
我国年猝死率已升至百万,这些急救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文章插图

青少年正在学习急救措施 作者提供
一、第一阶段是最早的时期, 也是防止心跳停止的最佳时机, 此时生命体征未完全停止, 血液尚流动 。 专业应对措施为确切的主要大动脉不能触及, 要启动心肺复苏程序, 开始胸外按压 。
二、如情况恶化, 将会进入第二阶段, 此时心跳濒临停止、意识丧失呈深昏迷、叹息样无效呼吸或呼吸次数低于4次/分(脑干功能仍然短暂存在)、脉搏不能触及或触及的脉搏数少于50次/分 。 这个阶段往往专业人员才能把控 。 应对措施可进行胸外按压辅助自动体外电击器(AED)除颤, 同时进行给药抢救 。 如果复苏顺利, 脑功能影响不大, 甚至无脑损害;无效时, 病情将迅速恶化 。
三、第三时段心跳停止, 是医疗干预的晚期, 表现为意识丧失、无呼吸动度、无心电或脉搏、血液停止流动等 。 此时应采取胸外按压、呼救等措施 。 但从时效规律评价, 这个时段开始胸外按压已经比较晚了 。 病人能否抢救成功取决于患者的基础和对心肺复苏时效的反应情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