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眼汤是最好的茶,湖南安化黑茶


蟹眼汤是最好的茶,湖南安化黑茶

文章插图
秋天喝什么茶好
蟹眼汤是最好的茶有一年 , 我去眉山出差 。 之后 , 我顺道拜访朋友 , 来到一个叫桃冲的山村 。 朋友亚尼诺茶 , 自家山上产的 。 朋友陪我聊天 , 嘱妻子以松树果烧开水 。 谈兴方浓 , 从灶间传来沸水声 , 朋友大惊:坏了 , 水老了!跟了进去 , 但见炉火正旺 , 沸水从壶嘴、壶盖处披离外溢 。 朋友说 , 这水只可用 , 不可饮 。 我问为什么?他说 , 过气的老水 , 能把好茶带孬 。 于是朋友又灌了一壶水 , 重烧 , 我也趁机站在一旁 , 想看个究竟 。 待到壶水呼呼作响、欲开未开之前 , 朋友将炉口火势略作压抑 , 稍后揭开壶盖 , 问我 , 你看这气泡 , 像不像蟹眼?朋友笑逐颜开道 , 这叫蟹眼汤 , 泡茶最宜 。
【蟹眼汤是最好的茶,湖南安化黑茶】这大概是我一生中难忘的品茶经历 。 从此我了解到泡茶用的开水可以分为老的和嫩的 , 水也是嫩的奇妙的 , 就像国家最喜欢的香葱和莲藕一样奇妙 。 对茶文化有点涉猎 , 自然知道品茶是一件高雅的事情 。 古人 , 尤其是文人 , 不仅选茶选泉 , 还讲究茶具 。 至于他们泡茶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开水 , 他们从来没有注意过 。 我从眉山回来 , 就搜经 。 那时候没有电脑 , 自然就不能用它搜索了 。 然而一连串的蟹眼只是靠笨方法排进来的——宋徽宗《大观茶论》:每次用汤的时候 , 鱼眼和蟹眼一起跳 。 苏东坡《老饕赋》:风吹蟹眼 , 雪花飘兔毛 。 陆游《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只需要岩石的龙头三脚架 , 尝尝风炉的蟹眼汤 。 杨万里《以六一泉煮双井茶》:鹰爪新茶蟹眼汤 , 风雷兔毛膏 。 蔡祥《试茶》:兔毛紫鲜 , 蟹眼春水煮 。 许次纾《试院煎茶》:蟹眼过鱼眼 , 明显是呼呼的风格 。 蟹眼一词已经成为古代茶论或茶诗的重要关键词之一 。 除了蟹眼 , 还有鱼眼 , 两者的关系再清楚不过黄庭坚的说法:风炉小锅不需要破坏 , 鱼眼往往跟着蟹眼走 。 写了《茶疏》的许次纾更详细地解释了这一点:水一进水壶 , 就急需烧开 。 当有松动的声音时 , 盖住它 , 这样就能看出它又老又嫩 。 过了螃蟹的眼睛 , 水就微微流出来了 , 所以当时 。 大浪在嗡嗡作响 , 很快就沉寂了 , 因为它们已经过时了 。 如果汤太老太香 , 那就永远不要用了 。 古人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行事 。 难道它们不符合蟹眼定位中的科学精神吗?所以向专家请教 。 一位营养师告诉我:开水泡到蟹眼大小的时候 , 水里还有一点二氧化碳 。 蟹眼沸水茶 , 鲜嫩爽口 。 如果铁观音茶的功效煮过头 , 沸水中会出现像鱼眼睛那么大或更大的气泡 , 水中的二氧化碳会被耗尽 。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老水 。 当用来泡茶时 , 不会表现出清新爽口的味道 。 看来古人品茶 , 不仅有诗意 , 而且有学问 。 近年来 , 许多中国茶馆在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有豪华的茶馆和昂贵的茶具 。 一杯茶要几十甚至几百块钱 , 喝的人觉得是享受 。 说到享受 , 恐怕是古人和今人的共同追求 , 但也不是没有区别 。 从蟹眼汤泡茶这件小事来看 , 区别就在于诗意二字 。 没有诗 , 享受停留在满足欲望的层面 。 对于一个住在豪宅里的人来说 , 谁又能确定他是诗意地生活在人间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