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调散临床应用

    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由川芎、羌活、细辛、白芷、荆芥、防风、薄荷、茶叶组成 , 为治风邪上犯清空之寒热头痛 , 或头风疼痛之方 。 笔者认为本方能疏散风寒 , 轻清上浮 , 通络止痛 , 临床随证化裁 , 还可用治支气管炎、鼻窦炎、荨麻疹、三叉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等 , 现报道如下:
    一、支气管炎  证属风寒咳嗽 , 治宜祛风散寒 , 宣肺止咳 。 方用川芎12g , 荆芥12g , 防风12g , 羌活12g , 杏仁12g , 半夏12g , 白前12g , 甘草12g 。 水煎2次 , 药液混合 , 多次服下 , 每日1剂 。
    二、过敏性鼻炎  证属风邪上犯 , 肺窍不利 , 治以祛风、通窍为法 。 方用川芎12g , 荆芥12g , 防风6g , 细辛(后下)6g , 羌活12g , 白芷12g , 辛夷花(后下)12g , 苍耳子(后下)12g , 甘草6g 。 水煎服 , 每日1剂 。 本方对副鼻窦炎也有效
    三、荨麻疹  证属卫阳虚损 , 风邪外袭 , 治以祛风固卫 , 佐以养血为法 。 方用川芎12g , 荆芥12g , 羌活12g , 防风10g , 细辛10g , 黄芪30g , 当归12g , 地肤子15g , 僵蚕12g , 苦参10g 。
    四、三叉神经痛  证属三阳热盛挟肝火上扰之偏头风 , 治宜清热泻火、疏风通络、平肝止痛 。 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味:生石膏20g , 钩藤15g , 川芎、荆芥、防风、龙胆草、白芷、薄荷、生甘草各10g , 羌活6g , 细辛、全蝎各3g , 茶叶少许 。 水煎服 。
    五、风湿性关节炎  证属风邪偏胜之痹证 , 治宜疏风为主 , 佐以散寒、通络、止痛 。 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味:川芎10g , 桂枝10g , 川乌10g , 白芷10g , 独活12g , 羌活10g , 防风10g , 薄荷、甘草、苡仁各10g , 生姜各6g 。
    本方常用于治疗风邪所致头痛 , 方中以川芎、羌活、白芷疏风止痛共为君药 , 其中川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两侧头痛或头顶痛) , 羌活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 , 白芷治阳明经头痛(前额痛);细辛、薄荷、荆芥、防风辛散上行 , 疏散上部风邪 , 加强三味主药之疏风止痛能力 , 并兼解表而为臣药;甘草和药缓中而为佐药;清茶能清上而降下 , 防诸药过于温燥、升散 , 使升中有降 , 而为使药 。 全方能疏风止痛 , 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痛等症 。
    川芎茶调散为疏散风邪之剂 , 故可治风邪为患的疾病 。 笔者根据风邪发病具有病位偏上、行无定处、发病迅速、变幻无常的特点 , 认为鼻窦炎、三叉神经痛为风挟热邪上犯清窍 , 故加苍耳子、辛夷等清热通窍之品 。 三叉神经痛可加石膏、龙胆草、钩藤等清热泻火之剂 。 风湿性关节炎为风挟寒湿之邪 , 故加川乌、桂枝、独活、薏苡仁等以祛风散寒除湿 。 荨麻疹也为风邪所致 , 故加僵蚕、地肤子、苦参等祛风散邪止痒 。
    川芎茶调散原为诸药为细末 , 用茶叶泡汤调服 。 茶叶味苦性寒 , 既可上清风热 , 又能防风药升发太过 , 升中有降 。 笔者认为 , 具体应用时 , 惟风热上犯者(如鼻窦炎、三叉神经痛等)方可用茶叶 。 如风邪束在肌表 , 可以生姜代之 , 意在借生姜辛温发散之力 , 以助风药疏散解表 。 此方平和 , 临证若见风邪所致诸疾 , 均可用此方酌情化裁 , 改散剂为汤剂可大大增加发散之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