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质地、用途等 , 这些器具有yíng、甑、杵臼、规、承、檐、芘莉、qǐ、朴、焙、贯、棚、穿、育等 。 如今 , 陆羽时代所用的这些器具基本上被其它半机械和机械化的器具所代替 , 但《茶经》的记载 , 对于我们了解制茶机械的演变、革新和发展是大有帮助的 。
《茶经》中开列的茶具 , 真是一个庞杂的体系 , 是唐代茶器记录的整合 , 也从另一方面显现了茶人的文化价值取向 。 茶器发展至今 , 艺术性与实用性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 走出的是一条不断趋向简约的道路 , 这是时代的要求 。 陆羽茶器的审美价值将不断为后人借鉴和吸纳 。
【论文题兰艺-《茶经》茶艺观研究,鸠坑毛尖】四、铫煎黄蕊色 , 碗转qū尘花--煮茶观
煮茗包括烧水和煮茶两个程序 , 是煎茶道的关键环节 。
烧水时首先讲究的是取火 , 将事先备好宜于煎茶的木炭用炭zhuā打碎 , 投入风炉之中点燃煮水 。 《茶经·五之煮》云:“其火 , 用炭 , 次用劲薪 。 其炭曾经燔炙为膻腻所及 , 及膏木、败器不用之 。 ”也就是说 , 要将茶汤煮好 , 对燃料的选择也很关键 , 陆羽认为 , 最好用木炭 , 其次用硬柴 。 沾染了膻腥的木柴 , 或含油脂多的 , 以及朽木之类 , 都不宜用 。 用木炭燃烧的火 , 称之为“活火” 。
煎茶时先将水放入“fù”中烧开 。 《茶经·五之煮》中指出煮茶用水煮沸的规律 , 至“其沸 , 如鱼目 , 微有声” , 此为第一沸 , 加盐调和茶味;再烧至“缘边如涌泉连珠” , 此为第二沸 , 此时要舀出一瓢水备用 , 用竹夹在fù中搅动 , 形成水涡使水的沸度均匀 , 然后用一种叫“则”的量茶茶匙 , 量取一则茶末 , 放入水涡中心再加搅动;再烧 , 汤“腾波鼓浪” , 为三沸 。 不一会儿 , fù中“势如奔涛溅沫” , 将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慢慢倒回fù内 , 以救沸和“育其华” , 止沸育华 , 保持水面上茶之精华不被溅出 , 同时“第一煮沸水 , 弃其上有水膜如黑云母 , 饮之则其味不正”将浮在水面上的黑色沫子除去 , 以保持所煎茶汤之香醇 。 当水再开时 , 茶之沫饽渐生于水面之上 , 如雪似花 , 茶香满室 。 “已上 , 水老 , 不可食” , 再继续煮 , 水沸过头 , 就不宜饮用了 , 这是对水温的形象化比喻 , 可见候汤是煎茶的关键 , 而在候汤的过程中 , 茶人通过视觉感受水温的变化 , 水波的起伏 , 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
五、饮罢方知深 , 此乃草中英--品茗观
普洱茶品牌排名汤花漂浮 , 茶香四溢 , 开始“酌茶” 。 酌茶就是用瓢向茶盏分茶 , 酌茶的基本要领是使各碗的沫饽均匀 , 沫饽是茶汤的精华 , 《茶经》将茶的汤花分为“花”、“沫”、“饽”三类 , 《茶经·五之煮》中有一段生动而形象的描述:
沫饽 , 汤之华也 。 华之薄者曰沫 , 厚者曰饽 , 细轻者曰花 。 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 , 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 , 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 。 其沫者 , 若绿钱浮于水湄 , 又如菊英堕于尊俎之中 。 饽者 , 以滓煮之 , 及沸 , 则重华累沫 , 皤皤然若积雪耳 。
茶汤的精华有三种:看起来细而轻的叫“花”;薄而密的叫“沫”;厚而绵的叫“饽” , 被认为是味道最淳厚悠长者 , 称为“隽永” 。 三种汤花要分得均匀 , 因为饼茶时代的茶人都认为汤花是茶叶“精华”之所在 , 所以 , 唐代诗人赞美煎茶汤花的诗句 , 不胜枚举 , 而《茶经》中的这段文字更有一种创造之美 , 陆羽用了枣花、青萍、鳞云、绿钱、菊英、积雪、春薮等一连串美丽的名词来形容茶汤的泡沫 , 读之 , 人们不得不钦佩陆羽超人的洞察力、创造力和丰富的美的联想 , 从中平添对茶艺之美的热烈追求 。 喝了这样的茶 , 鲜醇爽口 , 回味无穷 , 可以提神醒脑 , 还能激发灵感 , 引发诗兴 , 难怪文人墨客不可一日无茶 。
推荐阅读
- 花茶茶艺,普洱茶的作用
- 中国茶文化的复兴始于茶艺的推广,信阳毛尖茶叶
- 华南农业大学男生茶艺表演,冬季养生茶
- 大力加强和发展茶文化教育——在珠海“中国茶艺教育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茶叶保存
- 为什么说藏茶是制作工艺最复杂的茶?
- 艺术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 论文word目录怎么自动生成
- word论文排版技法之九——插入图表目录
- 如何免费看爱奇艺优酷等vip视频的插件教程
- 笑谈异国“茶艺”的芬芳 欢迎“国足”在异国展现风采 ——南昌女子职业学校茶艺队赴韩国祝贺世界杯成功举办国际茶文化交流会,毛峰是绿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