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收藏:不仅要看泥料 还须偏重其艺术价值

今年春拍期间, 已逝紫砂壶艺术大师顾景舟先生一组“九头咏梅茶具”成为中国嘉德2014年春拍紫砂部分的重中之重, 最终以人民币2500万元落槌成交, 从而创造了又一历史新高 。
【紫砂壶收藏:不仅要看泥料 还须偏重其艺术价值】近年来, 顾景舟先生的作品已经数次刷新国内紫砂壶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 。 众所周知, 顾景舟先生不仅与书画名家合作做壶的经历广受关注, 其制作的高仿名壶——“供春壶”(供春为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江苏宜兴制砂壶名艺人首创的经典壶)在业界同样有名 。
为什么大师级的制壶高手仍然要在壶的外饰上请书画家来帮手?而仿制名家的经典壶型为什么仍然可以受到如此多藏家的追捧?收藏紫砂壶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判断标准?
如何识别真假紫砂?
行家在选购一把紫砂壶之前, 都会首先核实这把壶选用的泥料是什么 。 好泥才能出好壶 。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紫砂壶有黑、褐、赤、紫、黄、绿等多种颜色 。 这些颜色并不是由化学原料形成的, 而是因为宜兴的陶土里边含有大量的氧化铁等矿物质, 把不同的陶泥巧妙地调配后, 再经过不同的烧制工艺, 自然形成各种各样的颜色 。 我们熟知的紫砂陶原料泥有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 越稀有的泥料制作的壶价值就越高 。 这些年, 在资本的影响下, 民间投资紫砂壶的人越来越多, 导致许多优质原料越来越少, 这也倒逼一些商家通过添加化学原料等造假手段来满足收藏者的观赏要求 。 所谓假紫砂, 实际说的就是原料泥的作假 。 业内有些专家总结过一套办法, 认为可以通过“看、闻、听、摸”的方法来加以识别 。 看是指观察壶表的色泽是否正常, 闻是指检查泡水后有无异味, 听是指听紫砂壶的声音, 摸是指体验壶的手感 。 真正用紫砂泥做的壶, 颜色不会过于鲜艳, 手感则有点发涩、略有砂粒感, 声音不会清脆或有破音, 泡水是会有土腥气而不是其它的气味 。
如何把握紫砂壶价值标准?
对一名收藏家来说, 其收藏的不是一把壶, 而是一件艺术品, 因此, 判断一把紫砂壶的收藏价值不仅要看泥料, 更要看其艺术价值有多高 。 譬如, 这把壶的造型是否优美?外饰用的是哪位名人的诗词字画?这些诗词字画是否是由该名人亲自手刻的, 达到什么样的艺术境界?如果是古董壶的话, 它制作出来后, 经过了哪些人的收藏, 中间产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等等, 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后来者对这把壶的认知和评价 。
笼统地讲, 评判一把紫砂壶的价值, 必须从泥、形、工、款四方面入手 。 当前的紫砂壶市场鱼龙混杂, 泥和款都可以做假, 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才能识别 。 但对于形和工, 普通的藏家稍加学习好可加以判别 。 所谓形就是造型, 所谓工就是做工 。 鉴赏造型的最直接办法就是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标准, 通过各种展鉴和书籍, 多了解名壶的造型和美学特点, 譬如, 什么样的造型更古拙、大度、清秀、趣味, 由此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 。 做工即制作是否精细, 一把好的紫砂壶要求点、线、面过渡清晰, 当直则直, 当圆则圆 。 譬如, 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条直线上, 分量均衡;壶身线面修饰平整、内壁收拾利落等等 。 此外, 我认为, 一把壶好不好用也非常关键 。
为何高仿壶有收藏价值?
紫砂壶从产生的那天起, 其文化元素就特别明显, 这种伴随茶文化而起的“尤物”, 一产生就与文化人发生了密切联系 。 也有人把紫砂壶看成是文人艺术, 其所追求的古朴雅趣也基本上是历代文人所追求的东西 。 就像中国画中的文人画一样, 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 如果带着文人艺术的眼光看紫砂壶, 则会体现出文人画的另一种形态雅趣 。 紫砂壶具有收藏的功能, 历史上许多着名制壶工匠, 如供春、时大彬、董翰、陈鸿寿、陈鸣远的作品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是收藏家争相追逐的宝物 。 当代也出现许多制作紫砂茶壶的名家大师, 如顾景舟先生等, 其作品更具艺术性, 也是拍卖市场上的宠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