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要素四种茶艺解说,勿忘我花( 五 )


八、投茶:菩萨入狱
地藏王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 据佛典记载 , 为了救度众生 , 地藏王菩萨表示:我不下地狱 , 谁下地狱? 地狱中只要还有一个鬼 , 我永不成佛 。 投茶入壶如菩萨入狱 , 赴汤蹈火 。 泡出的茶水可振万民精神 , 如菩萨救度众生 。
九、冲水:漫天法雨
佛法无边 , 润泽众生 , 泡茶冲水如漫天法雨普降 , 使人如醍醐灌顶 , 由迷达悟 。 冲水时的热气如慈云氤氲 , 使人心萌善念 。
十、洗茶:万流归宗
五台山著名的金阁寺有一副对联:
一尘不染清净地 , 万善同归般若门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茶本洁净仍然要洗 , 追求的是一尘不染 。 佛教传入中国后分为八宗 , 八大宗派追求的都是大悟大彻 , 见性成佛 。 万流归宗 , 归的都是般若之门 。
十一、泡茶: 涵盖乾坤
涵盖乾坤典出于《无灯会元》卷十八 , 涵盖乾坤是云门宗三要义之一 , 意谓真如佛性处处存在 , 包容一切 , 万事万物无不是真如妙体 , 在小小的茶壶中也蕴藏博大精深的佛理和禅机 。
十二、 分茶:偃溪水声
偃溪水声典出于《景德传灯录》卷十八 。 据载 , 有人问师备禅师:学人初入禅林 , 请大师指点门径 。 师备禅师说:你听到偃溪流水声了吗?来人答:听到 。 师备便告诉他:这就是你悟道的入门途径 。 斟茶时的水声如偃溪水声 , 可启人心智 , 警醒心性 , 助人悟道 。
十三、 敬茶:普度众生
禅宗六祖慧能有偈云:佛法在世间 , 不离世间觉 , 离世求菩萨 , 恰似觅兔角 。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陲的略称 。 菩提是觉悟 , 萨陲是有情 。 所以菩萨是上求大悟大觉——成佛;下求有情—普渡众生 。 敬茶意在以茶为媒体 , 使每一个人都能从茶中品悟出人生的哲理 , 达到大彻大悟 , 故称普渡众生 。
十四、 闻香:红炉点雪
佛家认为禅有时提起 , 如倚天长剑 , 光耀乾坤;有时放下 , 似红炉点雪 , 包含万象 。 闻香即放下一切 , 从虚无缥缈的茶香中 , 去感悟诸行无常 , 诸法无我 , 识见真性 。
十五、观色:曹溪观水
曹溪是地名 , 在广东曲江县双峰山下 , 六祖慧能曾住持曹溪宝林寺 , 后人把曹溪水喻指佛法 。 我们将观赏茶汤色泽称之为曹溪观水 , 暗喻要从深层次去看是色是空 。 同时也提示:曹溪一滴 , 源远流长 。
十六、 品茶:随波逐浪
随波逐浪典出于《五灯会元》卷十五 。 是云门三句之一 。 云门宗接引学人的一个原则即随缘接物 , 随波逐浪 , 应病与药 。 品茶也是这样应随缘接物 , 让人去自由自在地体悟茶中百味 。 对苦涩不厌憎 , 对甘爽不偏爱 , 只有随波逐浪 , 随缘接物 , 毫不执着 , 才能从茶水中品悟出禅机佛理 。
十七、 回味:圆通妙觉
圆通妙觉即大悟大彻 。 品了茶后 , 对前边的十六道程序 , 再细细回味 , 便会:有感即通 , 千杯茶映千杯月;圆通妙觉 , 万里云托万里天 。 通过回味 , 我们能体悟到佛法佛理就在日常最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 , 佛性真如就在我们自身的心底 , 这正是性相真如曹溪水 , 圆通妙觉杯中茶 。
十八、 谢茶:再吃茶去
饮罢了茶要谢茶 , 谢茶是为了相约再品茶 , 茶禅一味嘛 。 茶要常饮 , 禅要常参 , 性要常修 。 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仆初先生讲得最好:七碗受至味 , 一壶得真趣 , 空持百千偈 , 不如吃茶去!各位茶友 , 走 , 让我们相约再吃茶去 。
浪漫音乐红茶茶艺
各位嘉宾大家好 , 很高兴为大家献上一道浪漫音乐红茶——碧血丹心 , 在这道茶艺中 , 我们借助红茶、相思梅和小金桔来演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

推荐阅读